
凌通国学院20-127《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5-10
凌通国学院20-127《论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颜回安贫乐道。“庶”,差不多,差不多近于得道了,但是他屡屡陷于空匮,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不在乎,乐在其中。
“赐”,是端木赐,就是子贡。子贡不受命,子贡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要改变命运,要经商发财。 “亿则屡中”,“亿”,就是臆,臆测,他每次预测行情,什么东西会涨价,什么东西会跌价,都给他猜中!所以子贡贱买贵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成为儒商始祖。
子贡和颜回,谁更贤呢?孔子问过子贡这个问题:“女与回也孰愈?”谁更强些?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我哪里敢跟颜回比,颜回闻一知十,我最多闻一知二。
当时社会上的人,可不这么看,子贡政治经济外交都有巨大成就,鲁国的上流社会,根本不会把颜回放到跟子贡一起比,他们甚至认为子贡比孔子还强,还有本事。至少他有孔子也没有的本事吧。子贡则始终对老师非常尊敬,人前人后推崇老师。司马迁把子贡写进《史记・货殖列传》,评论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这里“原宪”,是子思,也很穷。司马迁说,子贡是孔门弟子中首富,在各国宫廷,与国君分庭抗礼,宣扬老师的德行和学说,能让孔子和他的学说名满天下的,还得是子贡这样的学生吧?如果学生都是颜回那样的人,一般人看不懂啊!
这里涉及到安贫乐道的本质。颜回、子思,自然是安贫乐道之人。子贡能不能安贫乐道呢?子贡当然能!只是他有赚钱的才干,他没必要过穷日子啊。安贫乐道,关键在于乐道,不因为贫穷而纠结。子贡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给后世留下了诚信经商的“端木遗风”。富贵之后,他一如既往,对老师,对颜回,都非常尊敬,并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全力以赴传播老师的学说。
如果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很悲愤,发财之后他就会反弹,就会“报复性骄奢淫逸”,要把过去受的苦,遭的罪,受的歧视、轻视,全找回来,今天这样丑陋的有钱人很多,如果一个人贫穷的时候能安贫乐道,富贵之后,他也不以富贵骄人,而是艳羡别人身上有,而自己还没有的学问修养,谦虚谨慎,继续学习。所以,首富子贡,也是安贫乐道的人。
庆幸我们现在生活在好时代,在保持道德高尚的时同,靠做价值投资,也可以赚得足量财富。在温饱无忧的生活条件下,做到安贫乐道应该是比古人更容易一点。
20200510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