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2-050《孟子》:《公孙丑下》第2章4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2-02-26

凌通国学院22-050《孟子》:《公孙丑下》第24

【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诺:应答声。急用唯,缓用诺。

俟:等待。

孟子以陈善责难为敬,而不以趋走承命为礼,正是以宾师自处之意也。景丑不达,终是以臣礼责备孟子,乃应说:“不然,我以子不敬王者,非此之谓也,谓于礼有未尽耳。《礼经》上说,人子闻父有召命,则唯而无诺;人臣闻君有召命,则不俟驾而行,是急趋君命者,乃礼之当然也。今子本将朝王,既闻王命,乃称疾不往,此与不俟驾之礼,若有不相似者。我以子为不敬王,盖以此也。”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这个。礼经上说:‘父亲召唤,要唯而不诺。’缓应曰诺,疾应曰唯。意思就是,要‘唯’一声,马上起身就去,而不能说‘诺,马上就来’。而君王召唤,也是不等车驾,起身就走。这都是礼节。这回您本来自己要上朝的,听到齐王召唤,反而不去了,这于礼不合吧?”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qiǎn)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慊,是心有所不足的意思。

丑,是类。尚,是过。

孟子说:“难道你说的是这个吗?曾子说:‘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是不能相比的。他凭的是财富,我靠的是我的仁;他凭的是爵位,我靠的是我的义。我比他少什么呢?这些话若不对,曾子难道会说吗?大概其中有些道理吧。天下有三样人们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道德。在朝廷上先要论爵位,在乡党中先要论年龄,辅佐君主长养人民道德为上。怎么能够凭有爵位而怠慢我的年龄和道德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不受召唤的臣子。如果有事情商量,就一定亲自去拜访。他尊崇道德乐施仁政,如果不这样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所以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因此不费气力便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所以不费力气便称霸天下。现在天下各国土地相当,德行也差不多,谁也不能超过谁,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以听从他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可召唤。管仲尚且不可召唤,何况不屑做管仲的人呢?”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20226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