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190《孟子》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07-30

孟子的人格论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魅力,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儒家特别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强调个体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重视人格的独立和社会责任感。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孟子在孔子这种人格精神基础之上,展开了对人格的高扬。首先他提出了养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公孙丑上》)。认为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与道和义相配合,所以不会气馁。一个人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会产生浩然正气,形成崇高的气节和伟大的人格,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孟子强调,一个人不管得志与否,都要坚定信仰,奉行大道,并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这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仅在权势面前不会低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尽心下》),而且会以天下为己任,能够自负地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孟子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正是建立在浩然之气的伟大人格基础之上的。有了这种伟大的人格,所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才会以身殉道,做到“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孟子的这种伟大人格,早已积淀在华夏民族文化心理中,感染、熏陶着亿万中国人。特别是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涌现出了无数具有民族气节的有骨气的英雄,他们继承了孟子的人格精神,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鲁迅语)。直到今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身上还流淌着孟子的这种血液。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730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