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189《孟子》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07-29

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孟子提出了他的政治思想。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即善心,行不忍人之政,就是实行仁政。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观念的丰富和发展。孟子在时代风云的变化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尽心下》)人民是诸侯国的三宝之一,如果不加重视,祸必殃身。在继承前人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孟子大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口号,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君放在最后一位。孟子特别强调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君,应该以国人的意志和利益为转移,“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做到“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认为国君如果有大过,可以被撤换,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残暴的君主根本不配称君。当时有人认为汤武革命是“臣弑其君”,孟子反驳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把商纣王称为“一夫”,对君权进行大胆挑战,可谓震古铄今。在治国方面,孟子主张法先王,效法古代圣王的治国经验,实行王道,反对霸道,建立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的大一统社会,“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同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为此他提出实行“制民之产”的经济政策,即实行井田制,使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财产,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要减轻人民的赋税和商人的关税,促进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孟子还特别强调要“谨庠序之教”(《梁惠王上》),普及学校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的仁政思想无疑带有较强的人性化色彩,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但终因过于理想化,不免有些“迂远而阔于事情”,所以不为统治者所用。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729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