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174简读《周易》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07-14
前面说过,《易经》六十四卦,是要包罗万象,概括整个世界的现象、变化和规律的。所以,六十四卦中有“既济”(已经成功),有“未济”(尚未成功),并不奇怪。关键在于它们的先后次序。是什么呢?是“既济”在前,“未济”在后,一个是第六十三卦,一个是第六十四卦。这就有意思了!《易经》六十四卦,从天地(乾坤)出发,一路走来,历尽沧桑,转到第六十三卦,成了!但它是六十三卦啊!还有一卦。那六十四卦是什么呢?未济。还没成!没成怎么办?重新开始,再来一遍。从乾坤两卦,再到既济、未济。这就是《易经》卦序非常高明的地方——最后一卦绝不是成功。成功就完了!到了顶峰,就走下坡路了!必须再给你一个未济,才行。它的意思也很清楚:别以为成功了,胜利了,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告诉你,天下事,了犹未了。后面的麻烦,多了去。你还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夹起尾巴做人吧!
这可真是“革命尚未成功,诸君尚需努力”。于是,《易经》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出发,在经历了所有的可能性之后,达到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成功,然后重新开始。其实,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高的起点。
现在看来,周人的这种忧患,《易经》的这个思想,《易传》的作者是读懂了的。所以《系辞下》说——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是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的共识。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到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体现的都是这一点。大家想啊,新中国都成立了,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了,为什么还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居安思危啊!忧患意识啊!
忧患意识是很重要的。学术界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底色,就是忧患意识。比如曹操这个人,是很阳刚的,甚至很霸道的,但他写起诗来,却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简直就是愁肠寸断。所以有学者提出来,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体验忧患。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就是说,在我们古代,你要成为一个诗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就不能整天乐呵呵的。整天乐呵呵,那不是傻小子吗?你得有忧患啊!可是一个少年,涉世未深,哪来的忧患?为了写诗,也只好装装样子。等到晚年,忧不胜忧,愁不胜愁,反倒“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这就是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的先哲留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应该继承,也必须继承。一些所谓成功人士,我们是不是可以得意一下,翘一翘尾巴呢?稍微翘一下就好了。为什么可以“稍微翘一下”呢?因为毕竟憋屈了那么久。为什么只能“稍微翘一下”呢?因为“既济”的后面是“未济”。我们将来的路还长着呢!我们现在的问题,也还多着呢!还是居安思危的好。得意忘形,牛皮哄哄,那是不成熟的表现。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714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