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098《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4-15
凌通国学院21-098《论语》:【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汝中举先生教言曰”,王龙溪把阳明的话拿来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四句教。“德洪曰:‘此意如何?’”“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钱德洪和王畿两位首先就对这个四句教发生了意见分歧。
钱德洪问王龙溪此意如何?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王龙溪说,此恐未是究竟话头。什么叫究竟话头?所谓究竟就是终极的、圆满的、理论上没有问题的,这叫做究竟。究竟是相对于方便,方便就是权宜之计,暂且如此说;而所谓究竟就不是暂且如此说,而是根本上说就是这样。
按照王龙溪的观点,“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矣。”第一句因为王阳明说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王龙溪觉得如果说心体是无善无恶的,作为心之所发的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请注意这个就是所谓王龙溪的“四无”。
龙溪接着说,“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如果说心体本身是无善无恶的,可是接着又说有善有恶意之动。在王龙溪看来,有问题说不通。他返回去说,如果说意是有善有恶的,那么毕竟心体上也还是有善有恶,为什么?按照王龙溪的理解,意不就是心体之所发吗?意内心之所发,那如果说意本身是有善有恶的,返回去就应该说心体本身也是有善有恶。如果心体本身是无善无恶,那么心体发出来的意怎么可能会是有善有恶?所以他认为,如果说意是有善有恶,那么毕竟心体上还有善恶在。
“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按照钱德洪的观点,所谓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指心体是天命之性,天命之性哪里有什么善恶?所以在天命之性的意义上面来讲,说它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人有习心,我们总是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当中,总是耳濡目染,总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习染之中的,那就叫做习心。正因有此习心在,所以意念上便有善恶在,由此导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等,所有这些工夫之所以是必要的,正因为我们这个意念上是有善有恶的,所以要加修持功夫。所有格致诚正修这些个功夫都只不过是为了复那性体功夫,也就是回复到性体自身本然的无善无恶的状态。
“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如果说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那么在钱德洪看来,我们要这些个功夫干嘛?功夫亦不消说矣,所谓不消说实际上也就用不着了、不必说了。
“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某天夜里他们侍坐天泉桥,钱王二位陪阳明先生坐在天泉桥上,然后有了下面的这段对话。
未完后续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415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