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013《论语》:【阳货篇】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1-13
凌通国学院21-013《论语》:【阳货篇】
孔子进入中枢后,他和孟懿子等三桓领袖一起规划,努力抹去阳虎在鲁国的痕迹,改弦更张。
首先是安排孔子的弟子们当官。阳虎等人逃跑后,三桓家族的很多职位都空缺,现在正好让孔门弟子填补。孔子教学生最强调思想品德,学生里少有阳虎这种敢想敢干的野心家,三桓自然放心。所以孔子的老弟子子路,现在当了季氏宰,首席大管家,这是阳虎以前的工作。
漆雕开、冉雍、原思等几个弟子,有的不想出来工作,有的想工作但不想拿工资,孔子还给他们打气。比如原思给季氏家当某地的宰,有九百钟粮食的年薪,原思不想要。孔子说别不要啊,你家不缺的话,可以分给你的街坊邻居啊!
安排完人事,下一个举动是外交转向。
阳虎时期,鲁国是亲晋、敌齐。如今阳虎又逃到了晋国,所以外交要整个改弦更张,全反过来,和齐国结盟,一起对付晋国。这个转向不简单。从一百多年前的晋文公开始,鲁国一直追随晋国,从没有过二心。但到孔子这时候,情况变了。
晋文公以来的几代国君,都能驾驭国内的大贵族。但到孔子从政的时候,晋顷公已经控制不了国内的六大寡头了。这些贵族寡头之间矛盾越来越深,搞得中原列国无所适从。
齐国是大国,本来对晋国就不太买账,现在便公然反晋。原来依附晋国的卫国,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的郑国,这时都下决心背叛了晋国,和齐国站到了一起。孔子也要实现齐鲁和解。
孔子弟子多,搞外交不缺人才。他先派弟子公西赤到齐国联络,商谈两国停战和好。公西赤留在家里的老母亲都拿到了国家津贴。孔子本来不愿出这笔开支,因为公西赤家本来就挺富有,但经不住冉有说情,还是批准了。
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举措,是他54岁这年(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搞的“堕三都”,号召三桓家拆掉自己封邑的城墙。“堕”也写成“隳”,是拆掉的意思。
前面说过,三桓家族几乎瓜分了鲁国,他们各有自己统治的中心,季孙家的根据地是费城,叔孙家是郈城,孟孙家是成城。
孔子这么做有两重目的。首要的,是不希望三桓依托自己的封邑对抗国君,分裂国家。但这不能明说,不然他的大司寇就难干下去了。
能明说的目的,是防止出南蒯、阳虎这样的叛乱家臣。其实这种事情不只在季氏家里闹过。前年,孔子52岁的时候,郈城管马匹的家臣侯犯叛乱,不服从主人叔孙氏。孟懿子和少年的叔孙武叔带兵讨伐,围城数月,又从齐国请求援兵,才迫使侯犯出城逃亡。这是最近的前车之鉴。所以叔孙家有了教训,他们先响应孔子的号召,拆掉了郈城的城墙。
20210113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