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0-311《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11-10
凌通国学院20-311《论语》:【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别人誉我,也要注意,别人喜欢我,往往就会对我过誉。过誉了,他某日难免对我失望,因为我没他说的那么好。过誉了,其他人听见,会以为是我自吹的,那对我更不好了。君子最引以为耻的,就是自己的名声超过了自己的实力,名声超过了实力,就成了欺世盗名的小人了,那怎么受得了!
毁誉是大事,要非常小心在意,无论是我毁誉他人,还是他人对我的毁誉。我对他人,首先杜绝诋毁,然后谨慎地赞誉,一切立足于用事实说话,只说事,不说人。他人对我,诋毁,不要回应。赞誉,赶紧自己给自己打折!要身怀绝技,怀有别人不知道的本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没人知道,没机会用,也不遗憾,这样比较安心。不要反过来,假装自己有本事。
别人毁我誉我。毁我者,不必放在心上,不要反击。每个人都有人毁,别人也毁不了你,你不反击,没几个人知道有人毁你、用什么毁你。你一反击,所有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什么事在毁你,等于帮毁你的人做扩音器。不理他就过去了,还是事实在说话,时间在下结论,人家也未必听他的。
钱穆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诋毁人,就是成人之恶了。所以孔子不诋毁人。孔子著《春秋》,不虚夸人之美,也不隐藏人之恶。无论褒贬,一概用事实说话,一如其实,事以明道。毁誉见于直道,而直道自然在人们心中,用不着我来毁谁、誉谁。
我们因为爱憎好恶,总是在毁人誉人,主要是急于将自己对某人的毁誉加之于其他人,希望大家都和我同好恶,共爱憎。我所爱者,大家都爱;我所憎者,最好人神共愤,天下共弃之。
如果一个人到处诋毁对方,另一个绝口不提,甚至还念着对方曾经的好处。这就是“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绝交了,也不诋毁对方,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
20201110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