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0-312《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11-11
凌通国学院20-312《论语》:【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孔子说:“我看到史书还有存疑而缺的地方,自己没搞清楚的事,就不写,空缺在那里,等后面的人去搞清楚。而不是自己猜测或推理去下结论,以免自己搞错了,误导后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今天恐怕没有了吧。”
“阙”,就是缺,空缺,阙疑,有怀疑,不确定。所谓“阙文”,是说过去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史官记事极为严谨,多闻阙疑。如果自己有不清楚确定的地方,就保留下来以待来者,不一定非得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决定原文。
孔子一贯的态度,《为政》篇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篇又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又《为政》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有怀疑的地方,就保留;知道的部分,也谨慎地说,这样就能减少错误。
没搞清楚,就不要乱下结论,不要说,不要觉得你说不出来就没面子,不要自圆其说。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回答,答不了的,就说我答不了。这个好习惯,确实我们有时不太注意,人家问一个问题,自己不知道,但不愿意“认输”,老想“挑战”,就说出一番“假说”来。这样有什么不好呢?一是万一人家信你,你又胡说八道,就把别人误导了,害人。二是人家不信你,觉得你胡说,你的形象减分,害己。这不是害人,就是害己,或者害人又害己的坏习惯,为什么不改呢?不知道,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圣人不知,所以能知。小人知之,所以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君子。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那是小人。
不知道就别说。还要加一条,不知道就问!要不耻下问,也要勇于上问。多问,才能多知。对于领导者来说,自己知道,也要问!领导者责任大,犯错误代价更大。自以为知道的,也问问别人,一是确认一下自己不要搞错;二是或许大家还能给我新的启发;三是看看大家知道多少;四是了解一下各方各层的意见态度。这“问”的学问大了。《中庸》赞美舜:“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舜是大智慧,他什么事都征询大家意见,就算很浅近的话,他也能省察其中的含意。听到不好的,他隐藏不说;听到好的,马上宣扬推广。把两方面极端的意见都掌握了,用其中庸之道,找到全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总结:不要以不知道为耻,要以假装知道而自圆其说为耻。不知道就不要说,要问。不知道还不问,也是耻。
至于后半句“有马者借人乘之”,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句话属于错简,就是竹简排错,导致这句乱入了。
20201111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