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牛熊交替的原因(1)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0-09-21

下面的内容我们仍旧以对话的方式讨论。错误定价在牛熊交替这种股市最基础的运行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实际上没有错误定价就没有牛熊交替,牛熊交替规律性发现根本原因是错误定价,这是本专题的根本中心思想
       小王:“你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偏差产生过程,详细把这个过程描述一下吗。”
       “可以,在市场整体估值与基本面价值虽有偏差,但大体差不多。此时,没有严重的错误定价,由于某个突发或者某种潜在的基本面变化的消息出现了,平静就会被打破。比如,2005年年初中国股市处于相对正常的估值水平之中,但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要解决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所存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互相割裂和分置的问题,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其重大性表现在股权分制改革前,流通股可以交易,创业股东和大股东不能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这是中国股市的特有局面。这种局面影响非常巨大,因为非流通股股东的规模是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规模的十几倍,乃至于是几十倍。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取成本,甚至不足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流通规模,如此低廉的成本,在获得流通权之后,到底这些大股东们会怎么样处理他们的股份?这是股权分制改革信息发布后,所面临的最为现实和最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更为迫切,复杂之处在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后,是大量的抛售,还是适当减持,还是不抛售。这些问题在没有发生之前没有办法给予结论。对于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们抛售不抛售是一个难解的迷,另一方面大股东抛售不抛售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影响比天还大。大股东们的获取成本只是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而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又大幅度高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于是只要大股东们抛售手中的十分之一流通盘,二级市场的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就有可能翻倍,这样供给大幅度的突然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价格下跌,价格下跌的必然结果是让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结果,一旦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真实的利益损失将立即出现。”
      “投资人一方面无法准确地预测到获得流通权之后的大股东们会不会减持,怎样减持,减持多少股。另一方面,一旦大股东减持,流通股股东手中的股票将立即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
      小王:“当然是暂避一时了,不敢买股票了。”
      “对,真实的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情况正像你所说了,大量的投资人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消息诱发下,开始减持,开始看空,开始卖股票。这种卖股票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程度的合理理性,因为对股权分制改革的不乐观认识,事后看是不正确的,但当时这一认识真的是按照基本逻辑对基本面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思考之后的结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理性的投资人,很多大型的研究机构都做出了应该减持股票来应对股权分制改革的系统性研究。所以这个阶段的减持真的是对基本面思考之后下的结论,错误是错误,但是并不等于他没有进行理性分析。这个事情真的太过复杂!你想一想当很多人都认为股权分制会导致自己利益受损,采取抛空的行动,整体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指数会怎么样呢?”
      “当然是下跌”
      “下跌很快就发生了。当指数和价格的下跌之后,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股权分制改革带来的不确定和问题客观存在,令投资人无法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先知先觉的投资人把不乐观预期转化为卖出行动,股价下跌的时候,投资人又必须面对股价下跌的压力和挑战。股价下跌这种局面的出现,更直观,更真实,更强烈的摆在投资人面前。股价下跌了,投资人的利益已经发生损失,下跌之后进一步会不会发生,下跌之后在下跌,自己的损失会不会更大。当价格下跌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就股权分制改革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自身利益的思考之中来,当没有股价下跌的时候,往往是一些好思考的理性投资人对此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而当股价真实被压了下来的时候,一些不关注股市,或者不爱思考,没有思想的人也就因为股价下跌必然地,开始考虑股权分制改革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已经真实的发生了。”
       在这种价格压力下,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股权分制改革对自己的影响,自己该不该行动。该怎么行动,思考的人大幅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局面是一方面价格下跌的压力下,另一方面市场的主流认识已经形成了“股权分制改革有害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思考很难超越已经成为现实的不乐观预期。因为这个时候思考者的思维能力明显是后知后觉者,理性本身不高,同时思维环境更加恶劣,大幅的下跌,广泛流行的不乐观预期,这些后期思考者,大部分会自然形成抛售的认知,当他们的决策是进一步的抛售的时候,价格会更进一步的下跌,而且会加速下跌。于是乎,价格的下跌在这个时间段变成了主要的下跌推动力,其实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基本面真的是不利的,但是他也就可以弥补基本面的不利。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价格下跌可以成为投资人的全部决策依据,在特定的环境下,价格的不断持续下跌之后,投资人的决策依据就变成了只依赖于价格变化,此时,基本面对价格的影响被至于一个次要地位,并不再受基本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