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救市杂谈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4-08

因为A股大幅下跌,该不该救市成了中国政府的一个课题,同时该不该救市也引发了A股开张以来较大的一场争论,层次之高,观点之对立,辩论之激烈,实属空前,凌通对救市发表杂谈如下:

救市与有效市场假说

相当多的人认为救市是多此一举,如胡舒立女士所言:“股市自有沉浮,政府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也是市场监管者理当践行的基本准则。道理非常简单:政府既无法定职责、亦无认知水平来调控作为价格信号的股指,与千万投资者博弈无异于螳臂挡车”,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广泛流传的有效市场假说,该学说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所谓有效是指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会精准地调节市场,这种调节象上帝一样精准,市场上发生的任何变化都是合理的,市场永远不会错,市场自己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人为干预没有必要,因为市场从来不会犯错。

如果按这个理论的确不用救市,但请大家注意,这个理论属于假说,它至少现在还不敢把假说这顶帽子扔掉,事实上,全球资本市场上不断发生的股灾和崩盘以及其它不正常的情况,日益让该理论受到怀疑,因为如果市场机制永远可以精准地调控市场,则永远不会发生股灾和崩盘,但事实却不是这样。通过对有效市场的怀疑,另一种学说快速出现,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不是永远可以精准的自我调控,由于市场主体是人,人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不属理性范畴,属感性范畴,这些感性范畴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被人固有的理性所控制,但在极端情况下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会挣脱理性的约束和控制,演化为非理性。比如:在极端下跌的市场气氛压迫下,投资人会被极端情绪控制,不顾一切地卖股,根本不问股票是否物有所值,相反在极端上涨中,投资人会变的异常自信和贪婪,6100点买入市盈率100倍的股票,忘记了风险。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市场主体同时处于极端恐惧或极端兴奋中,这时的市场变化和未来走势,就不再是由市场机制控制,而是处于失去理性的人的非理性情绪控制。这时的市场完全没有任何可预期性,市场将会失去基本逻辑,市场机制失灵,此时必须有一种力量主动干预市场,让大众情绪冷静。当然,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于怎样判断市场机制失灵,什么情况属于市场机制失灵,目前还没有给出量化研究,但这一理论明确指出,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失灵是可能的,而且市场机制失灵经常发生,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外力必须干预,否则会引起大麻烦。

行为金融学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专业的必修课,虽然它还不完善,主张救市的人所依的理论基础就是行为金融学。值得一提的是价值投资的重要流派,安全边际投资的理论基础也是行为金融学,因为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机制精准无比,价格永远完全精准反映价值,不会也不可能出现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况和机会,但行为金融学认为由于投资人的心理因素造成,市场常会出现价格与价值不一样的情况,从而为低于价值买入提供可能。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去乞讨”。

救市与真理标准:

地球上有没有绝对真理,没有静止的真理,至少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没有。在这种情况,断然宣布任何情况下都不救市,救也救不起来,市场自己有规律,政策干预是徒劳,是否绝对化了,没有绝对的东西,规律也有适用范围,规律也受条件的制约,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提出的市场机制可以自动精确支配市场运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情证明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主张在正常波动下不用干预,可能存在着合理性,但在任何情况下市场都能自己解决,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外围干预,这是一种绝对化观点,是一种绝对的真理观!因此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