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伊利股东大会问题回复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4-05

一、公司长期税赋水平高于同行的原因是什么?08年国家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是否会改变这一问题?

答:与蒙牛相比,蒙牛是外资企业,所以税收本身就低,同时蒙牛所在的和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蒙牛又因此减税,同时在占用土地等资源方面和林县长期免收蒙牛的费用和税收,所以与蒙牛相比,伊利的税明显偏高,08年,所得税变成25%对伊利没有重大影响,因为伊利在前段时间07年获得了西部大开发优惠税率,所得税已经是15%,只是伊利在全国有近百家生产工厂,有些地方执行的是33%,随着08年降税,这些工厂的利润会增加一点,但整体影响不大,基本上没有影响。

二、公司的原料成本(包括原奶、辅料)到现在总体上升了多大百分比,07年底,08年初公司调高了产品价格,总体上平均上调了百分之多少?

答:从去年9月源奶价格和辅料中的糖、油价格大幅上涨,年底的调价没有完全转化成本的上涨,虽然大部分成本得到了转移,但是毛利率还会因此以较小的幅度有所下降,在涨价后大、中城市的销售基本没有影响,在一些中小城市和落后地方,也反映出一些对销量的影响,不过目前说涨价影响销量也不能下结论,要看前半年的销量,销量的影响即使有也不会太大。

 三、公司07年年报中有9000万的政府补贴,为什么政府会给9000万的补贴

答:07年的9000万政府补贴是非经常性的,是一些新工厂建成政府给的补贴,此后就没有了。

四、公司的各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均下滑其原因何在?公司预估08年毛利水平会怎样变化?

答:08年的毛利率主要决定于原材料的是否稳定,如果原材料的价格能稳定住,整体没有大的变化,公司预估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可能会稳定下来,不至于在大幅变动。历史上所形成的毛利润走低,主要是产业竞争激烈和行业进入壁垒低所导致的,整个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还将延续,但不至于更严重。未来企业毛利率大幅提升,似乎也没有可能。

五、公司奥运市场宣传投入多少?预计除企业品牌和声誉的提高外,可带来08年多少主营收入增长?奥运赞助的形象能多大氛围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未来伊利战略的2~3年主要的赢利点是什么?

答:奥运宣传费用并不是额外预算,是用每年的计划中的营销费用赞助奥运,由于赞助了奥运所以公司减少了其它广告的支出,比如,减少了在地方电视台的广告投放量,赞助奥运没有额外增加其它费用。如果从综合效果看,赞助奥运远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果,具体对销售的促进难以精确量化。

 

    六、公司在08年预计目标利润达6亿。实现此目标公司的依据是什么?已经过去08年前几个月表现出来的经营效果与经营数据,能支持公司这一发展目标吗?

答:公司08年预计6个亿的盈利,是税前利润,08年税前利润6个亿的盈利,与07年实际盈利相比,增长率是一个常规增长率,大概在20%,因此实现起来可能性是有的,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的是公司很担心再次出现奶源风波,奶源的价格一旦发生波动,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利润,只要不发生奶源波动,公司应该能完成这个计划。

七、公司的主营收入近200亿,与竞争对手蒙牛不相上下。但公司净利润几年来一直只相当于蒙牛的一半左右,导致公司净利润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产品毛利润低?还是经营费用高?还是管理费用?盼公司能较详细介绍。

答:公司广告营销费用比例大,是造成公司利润水平低的原因,公司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后的广告宣传尽量增加软广告,从而降低广告费用。

八、关于行权问题公司高管的回答如下:

答:之所以行权只占有1%是两个原因:一、管理层手上现在没钱,没法儿大比例行权;二、通过行使1%表达愿意行权的意向,进一步的行权现在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管理层没有巨额资金,正在与很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融资。行权的进程与何时能融到资直接相关。

九、关于鲜牛奶会取代高温奶的问题:

答:公司认为这是一个繁杂漫长的过程,鲜牛奶实际上是以大量小乳品厂存在为前提的,鲜牛奶在国内的发展意味着大乳品企业将推动竟争优势,这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背,所以鲜牛奶的发展不会快速出现。

最后,高管表示:公司上下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在促进发展,公司非常感谢股东的关心和关注,公司全体人员都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和激烈,为了公司股东的信任和期待,公司管理层将竭尽全力回报股东!

会议期间凌通接触到了几个伊利的小非,以下是他们的情况介绍

伊利股东大会上的小非们

目前股市暴跌,市场普遍认为是大小非减持造成的,市场也认为大小非减持将会全面快速抛售,从而把股市带入地狱,在伊利股东大会上,凌通接触了四个小非,他们的心态,想法和做法完全不一样,凌通如实记录,供大家参考,这四个小非均是93年伊利股份化的时候入股,到现在为止平均盈利130-150倍,他们大部分是千万富翁.

 不会卖出伊利的小非

来自包头的一个小非,羞涩地告诉大家,自己不会炒股,希望大家能教一下。他告诉我们自己的伊利股份虽然解禁了,但不会卖出,因为自己觉得这个公司会越来越好的,过去的十多年既然企业能从那么小的状态发展起来,现在没有理由不发展,不管怎么说,对伊利是有感情的,是信任伊利的,认为伊利是能发展的,所以长期不会卖出。人们问,你为什么会认为伊利还会进一步地发展,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是一种感觉。

卖出后还想买回来的小非

来自呼和浩特的一对60多的夫妇,在解禁后以38元的价格卖出了一部分伊利,在问他们为什么在这个价位卖出,两位的回答是价格太高了,感觉该卖了,由于他们卖出少部分后,股价掉了下来,这对夫妇反而决定要进一步地买入,在他们看来,目前20元左右的伊利至少是不该急于减持的,虽然他们的成本接近于零,相反更进一步地追加,是他们目前考虑的事情,

    奥运会前一股不留,全面减持

    有一位70多岁的长者,他公开宣布,解禁后一方面已卖出一部分伊利,另一方面他将会在奥运会前全面减持,一股不留,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在奥运会前卖,不在现在卖,他的回答很简单,卖是肯定想卖,但是既然跌了就不着急卖,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了,在跌的时候卖,从来都是不利于自己的,关于为什么要卖的原因,老子给了三个理由:1)他这个年龄,钱的多少也没有意义了,他需要安度晚年;2)从他内心深处来讲,他更认同以郑俊怀为主的老一批创业者;3)也许是因为存在年龄差距,他对新一界领导人的行为方式不太理解,因此。综合作用下他决定卖出。

这三个小非均是93年开始持股,均是获得百倍以上,他们的持股成本基本是1角多点,虽然持股成本如此之低,但他们普遍没有因为自己持股低,就卖出。他们的卖出依据主要是基于公司的价值度、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大部分小非在解禁以后,都要卖出一部分,换些零花钱,把账面盈利变成钞票,买房子,但全部卖完,快速离场,不常见,小非的进退选择,更加以企业本身的情况为决策依据。当然,如果股价特别高的话,小非们也会减持,也许伊利股东大会上的小非们不具有普遍代表意义,但它至少证明了小非不是一解禁就立即清仓,小非更向价值投资者。

还有一些小非,他本来想卖出手上的股票,但由于自己的公司破产,所以现在技术上他没办法用原来的公司开户,从来就没法卖,在这种情况下,它也重新思考后,认为反正也卖不了不如长期拿着。根据这些小非们的介绍,还有一些其它小非一解禁就全部抛售,但这个比例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