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金融学的价值和不足!(下)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9-04
上接:行为金融学的价值和不足!(上)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正式地开辟了一条以研究人,研究心理甚至于研究人的性格为出发点,预测、分析、判断股市的正确方向,过去的所有理论是不考虑人的,它假设资本市场参与的都是计算机,认为投资市场上的投资人都是没有情绪的,他们都是超理性的,完全按照利益的原则支配。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行为金融学首次完全的以人性和人的心理特征为研究内容,并且以某些研究成果预测分析股市,这是一个伟大的方向。比如对于投资普遍存在的当某一支股票上涨的时候,投资人特别愿意卖出获利了结,但当这支股票跌了10%时就不愿意卖,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人们有一个心理叫损失厌恶,他不愿意接受损失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跌的时候说明企业经营面有问题了,应该卖出,很多投资人知道基本面有问题也不愿意卖,另外还有个侥幸是将来能够涨上去,这就源于人性中包含的损失厌恶的心理特征,他不愿意接受损失,还想麻痹自己,这种现象用行为金融学解释就很自然了。还有一个现象叫羊群效应,每一次股市大跌或个股价格大跌时都会出现羊群效应,一看到别人都在卖,个体投资者会不顾一切,不问任何原因就反射性地卖,这就是来自于他的心理,是人性的自然反映,他一看到大家都在卖,心理就条件反射地自然产生卖的欲望和冲动,这时首先展现在他脑的中不是理性,而是一种自然的反射。人的主观情绪结构就是先是由情绪支配,再由理性支配,反以人不是纯理性的,当看到大家都在卖的时候,人首先是情绪反映,而不是理性思维,过去市场假设人是理性的,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利益最大化来分析,实际上是根本错误的,行为金融学把这个错误给扭转了。想要理解股市,想要理解股市行为变化原理过程等等,就必须站在人性和人类普遍心理的角度上去思考。股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是估值,不是判断企业成长(虽然这些都是有用的),但最主要最有用的是心理搏弈,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就是心理搏弈,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价值,它纠正了过去资本市场金融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不承认有心理和情绪的这种基础性错误。
但是,行为金融学产生于国外,它也有一些方法论和根本的缺陷,目前行为金融学主要是探求人类心理有哪些共性的规律性特征,并且用这些人类基础的客观心理特征来分析解释股市的现象,在若干年内,行为金融学已经通过试验,总结、发现、统计、归纳了人类有哪些心理特征,并用于解释股市的现象,最后也告诫投资人有些心理特征是不利于投资的,总体来说,行为金融学就是统计行为心理特征,然后用其解释资本市场的现象,最多对某种心理特征给出评价,这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它的不足是发现了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它发现了人的心理特征是股市变化的决定性原因,它也发现了一系列人类共有的具体的心理特征,并且把这种具体心理特征对投资成败的影响也描写清了,但是它根本的缺陷是没有描写出投资者如何克服这些不利于投资的固有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发现、提出、总结了人类有羊群效应和从众的心理特征,并且也认识到这必定是一种没有前途的作法,危害严重,但是行为金融学没有更进一步给出人类应该怎样避免从众心理和参与到羊群效应中去。所有行为金融学所总结出来的人类固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它的危害,行为金融学都没有进一步地追究下去,给出人类避免这种危害的方法和手段,行为金融学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必须解决问题,怎么样克服心理上的缺陷,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解决这些人类固有的不利于盈利和投资成功的心理,答案就是东方哲学、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修身养性的典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