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大门前的价值思考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4-29
2008年4月22日上午九点,五矿发展召开股东大会。我因为迟到半小时,所以,不能得其门而入。前台工作人员告诉我,本次股东大会只有三名人员登记,你没有登记,所以不能进入会场。我问:“为什么呢?”工作人员回答:“证券部就是这样通知的。”我又问:“证券部的人现在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在门口派一名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回答:“不知道。”然后,工作人员就不再理我了。因为我知道五矿发展有好几栋楼,所以,我想从其它的门进去。我转到另一个入口,报上身份说要参加股东大会。对方告诉我,只能从先前的那个门进去。于是,我又转回了那个门,作讨好状,想与工作人员套套近乎,但工作人员说:“除非你给证券业务部打电话,否则不能进去。”无奈,我就恬不知耻地与前台工作人员交流,问他们很多关于公司的问题。我大体上问了三十个问题,工作人员回复了二十五个,回答过程中他们表情始终如一,答案就一个词“不知道”。
在此期间,有几个人前来五矿发展办事。我发现他们进门时,都要用电话与公司沟通,要报告姓名,还要登记。这使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进入该公司就是这么难的。人们进五矿发展大门须严格登记的过程,使我不由得想起“探监”这个词。我远观了一下五矿发展,没觉得它有什么东西需要严格保卫。我也很难理解,一个普通的商业公司,为什么连进门都要搞得如此紧张呢?这也许与当前恐怖主义蔓延有关,问题是恐怖主义者也不会看上五矿发展那些五十年代盖的才四五层高的老楼呀!这令我非常费解。我不由得想起另一家在资本市场上倍受诅咒的公司,这个公司从07年到现在一直是卑鄙无耻的代名词,其董事长是烂人,小人和恶人的代名词,然而,在这家公司参加会议的过程中,不管去哪里,不管受到什么人接待,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真诚和待客的坦诚与热情。无论是与门卫,工作人员还是最基层的勤杂工交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都让我倍感有人情味。我是一个理性度不高的人,常常凭感情用事,但我通过这两个公司大门工作人员对待来客的态度,已经坚信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个被诅咒的公司,而对于五矿发展,我根据它的大门口的情形就已知道,它应该没有价值,并且我发誓,打死我,我也不会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也许我会因此丧失五矿发展这个大金条,但是,我绝不后悔。
我头脑简单,总是感情用事,但是,我认为感情用事并不一定就比理性处事更差。我在那个倍受诅咒的公司大门口,感受了热情的接待和不同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诚意,但当时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好的,特别令人振奋的礼遇。今天,在五矿发展的大门口,我回味了在那个被人诅咒的公司时的情形,不由得坚定了那个公司是一个有价值的公司的信念。
想参加五矿发展的股东大会,却无门可入,于是,我便在五矿发展大门外遛达。在遛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五矿发展的这栋建筑物挂着两块牌子,左边是五矿发展的大招牌,右边是五矿集团的大招牌,而那些门卫是五矿集团的工作人员。换句话说,五矿发展和五矿集团在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是互相共用的。这触动了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不应该投资那些有强大母公司的上市公司,而应该投资那些本身控股,除了股东以外没有其它控制主体的公司。五矿发展作为了一个上市公司,其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五矿集团经营着与它一样的业务,那么,两者的商业竞争犹如父亲和儿子的竞争,儿子常常会在资源上受到控制。最典型的就是盐湖钾肥和盐湖集团,两者的经营基本是一样的,并且两个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某些时候,盐湖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损害一下子公司盐湖钾肥的利益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增收。因此,我认为最好是投资那种上头没有控股母公司的公司,象苏宁电器和中国平安。如果上市公司上面还有集团公司,两者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不规范的父子之争。此时,我不由得开始非常感谢五矿集团这种不让进门参加股东大会的做法,它使我在五矿集团的大外门溜达的时候看到了五矿集团和五矿发展同时共享一座办公大楼的情况,以至于触发了我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思考,并加深了我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理解。
我想,每个公司的大门其实就是这个公司价值最直观的表现,投资者应该注意大门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