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为什么投资大师都建议投资者学哲学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4-27

不久之前,在凌通价值论坛上,网友“勤奋才子”发帖,就为什么投资大师都建议投资者学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提问。这些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就此专门做了回答。

以下是“勤奋才子”所发帖子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哲学?或者说哲学是什么学说?为什么巴菲特、罗杰斯和索罗斯都建议去学习哲学?

什么是哲学思维?或者说哲学思维是什么样的思维?它区别于逻辑思维吗?或区别于其它别的思维方式吗?

我也在研读有关哲学方面的书。我初步的理解和体会是,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要从正反两方面而不是片面地只从你个人喜欢的那方面去判断、分析或观察事物,应全面地,总体地,不是单一地,也不是解剖成若干个小块地去判断、分析和观察事物。《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曾说过这样一段令现在的战略家常常引用的话:“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哲学的思维是不是这个意思?理解得不知对错,还望董兄不吝赐教!

以下是我针对“勤奋才子”所提有关哲学问题的回答:

感谢“勤奋才子”老弟的问题!我就你所提出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哲学是思考根本问题的学说,也是思考全局问题和总规律的学说。对于世间万物有没有一个总方法来加以认识?世间万物的运行有没有一个总规律?世间万物的存在各有各的逻辑和道理,还是整体上是有一个大的共同的逻辑和道理,或者有共同逻辑和道理但又有各自的小差异呢?对这些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哲学要做的事情。比如,问一个老人为什么死了?医生会说他是得心脏病死的,但是,哲学家的回答是他终究得死,他完成了死的过程。

为什么很多投资大师都主张学哲学呢?因为,采用哲学的方法有利于对股市最根本的规则的掌握。股市是一个动态的受数以亿计要素影响的复杂事物,它的具体变化过程极难精细把握,但是,股市终究是大自然中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必定受宇宙最根本的规则所支配。股市再怎么复杂,最终也是以宇宙总规则为变化基础的。股市具体的变化太复杂,实在不好把握,所以,投资大师们都退而深入地钻到了对股市最根本的规则的掌握中去了。这也就是巴菲特一买就套的逻辑依据,因为,他不考虑细节上的具体最佳时机,按照最合理的逻辑来思考,放弃了细节,只深究最根本的东西。

什么是哲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呢?哲学思维实际上就是从全局上,从长远上,从根本上和从结构上看待问题,而不寻求短期地,表面地和局部地看待问题。哲学思维总是从大的角度来对问题加以抽象,只想根本的东西。哲学家们对具体的东西是不思考的,他们思考的是根本的问题。关于人为什么死亡,医生可以写一万本书来解释这个问题,而且还解释不清楚,但是,哲学家就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即万物终究要死亡。实际上,哲学家的答案是最不可能出错的,而医生寻找出的具体的原因,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哲学思维是从根本上下手的,大部分情况下,它看上去很苍白无用,然而,这种苍白无用实际是有用的,它不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是,它把握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根本方向。

逻辑思维这个东西呀,应该是哲学思维之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描述不同事物之间联系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已经进入了具体和局部的细节中去了。哲学思维解决的是宇宙是怎么来的,宇宙运动有没有总规律,宇宙是变化的还是静止的这类非常抽象的问题。逻辑思维强调的是证明,但是有些问题没有办法证明,所以,好的哲学家都进行猜测性的思维。好的哲学家大部分也懂逻辑思维,但是,思考宇宙根本问题的时候,他们采用想象思维。比如,老子说天地未成之前宇宙是一个混沌的点,然后,这个点突然炸开演化出天地万物。这是2500年前老子的猜测,老子根本没看见宇宙爆炸的那一瞬间,但是,他猜对了。2500年之后的西方近代科学证明了宇宙是炸出来的,而且是一个点上炸的,这完全与老子所猜测的相同。因此,哲学思维带有猜测性、想象性、概括性和非具体性。逻辑思维讲究因果联系和证明过程。在这一领域呢,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哲学家不太喜欢逻辑推理。东方哲学家都是猜测性的哲学家,都是自己通过对一些生活小事的感悟,进而推演和纯猜测整个宇宙的规律。东方的这些哲学家靠纯粹的猜测和想象而最终构建起的哲学是世界最主要的哲学之一。不能说没有证明,没有推理,东方哲学家的学说就是错的。恰恰不是,象老子对宇宙起源的分析和对万物的兴衰规律的猜测性思考,都是被科学所证明了的。西方的哲学家特别强调逻辑,黑格尔就是如此。黑格尔是非常推崇老子和东方哲学的,其哲学的核心与老子几乎没有差别,但是,黑格尔与东方哲学家不同,他善于利用逻辑,提出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就是咱们学的马克思的那个三大规律,那其实是黑格尔提出来的,马克思把它罗列到自己的体系中去了)。其实,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国的古代哲学家都提过,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没进行逻辑的整理和推演,只是提一下就过了。比如说,著名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吧,中国哲学家就说过滴水穿石、积沙成塔或集腋成裘,这些实际就是辩证法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黑格尔通过逻辑的整理和推理,提出了三大规律: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和矛盾的对立统一。西方的哲学家喜欢逻辑,重视逻辑。逻辑思维看似很严谨,但是,有时候逻辑要是错了,问题会更严重,所以,我个人喜好的是那种猜想性的思维。我看到一个东西,就会一下子意识到某种东西,我并不对意识到的东西进行求证,因为,你怎么能证明你的证明方法是对的呢?你怎么能证明你的逻辑推导过程是对的呢?其实,你猜测一下或用常理判断一下,得出的结论往往就是正确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哲学有一个特点,就是非证明性,因为,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宇宙是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来的或宇宙会不会消亡等,这些问题是没有办法证明的。比如说,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其实这很难证明,在这种很难证明的特点下,猜测性思维具有优势。当然,猜测和逻辑结合起来,那就更有优势了。哲学的这个特点和投资有相近性,投资也是不能证明的。比如,某某公司未来10年会不会成长,你是没有办法硬求证明的,只有到10年之后才能知晓。不论你在当前是通过逻辑证明得出的结论,还是通过主观猜测或扔钢蹦靠正反面得出的结论,其实统统都是猜测性思维所产生的,都是事情没发生之前的主观猜测。有的结论是用数学模型靠大型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但你凭什么说用数学模型和大型计算机就一定准呢?如果你能准确地把握未来,那么,你和上帝是一样的。因此,投资的特点和哲学研究问题的特点一摸一样,都是非证明性的。你不能证明10年后一定某某公司会怎么样,因为,它还没有发生,何况还可能有万一的情况出现呢!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其实是一个非证明性的事情,因此,逻辑思维的有效性不如猜测性。对于投资,应该主张进行猜测和采用感觉思维或顿悟思维。比如说,家庭主妇在买调味品的时候,如果她发现某一种调味品,她老买,大家也老买,那么,她就会觉得这种调味品是好东西,生产这种调味品的公司未来10年会高速成长,因此,她投资了这家公司。这位家庭主妇基于她的生活经验做出的这个投资决策,绝对不比某些博士用大型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论质量差。如果一个修鞋的王二麻子根据他对鞋的理解,判断哪个制鞋企业会好的话,那么,他的研究质量绝对超过任何一个研究员对鞋类企业的研究质量。所以,就投资而言,非证明性的基本性质决定了非逻辑的猜测性、感悟性和体验性思维,甚至是顿悟性思维,远远地要比逻辑思维有效。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比如说,有一个大投资家有一天正在擦鞋时,突然擦鞋匠跟他讲你想听听我对股票的分析吗?擦完皮鞋后,大投资家马上把股票卖出了。再比如,象林奇所提出的那样,当牙医都在研究股票的时候,你应赶快卖出股票。大投资家和林奇的这种赶快卖出股票判断纯粹没有逻辑证明,凭什么说擦鞋匠一分析股票或牙医一研究股票,股市就一定要跌呢?但它的有用性远比任何数学模型和严格推理更有效。又比如说,证券公司门口的老太太,她们的盈利模式远优于基金经理的,因为,她们的投资完全是依靠猜测性、抽象性和感悟性思维而作出的。从整体上讲,哲学思维实际就是一个大的猜测性、感悟性和顿悟性思维,因此,那些投资大师建议投资者学哲学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求推理。中国的哲学是不求推理的,这也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没有兴起的原因。喜欢猜测,喜欢感悟性和顿悟性思维,这导致中国产生了很多哲学家,艺术家,诗人和画家,但是,这也使中国在工程技术上比较落后。然而,风水轮流转,走到股市里,精确量化没用了,严密逻辑推理没用了,反而使得中国的这种感悟性和顿悟性思维方式有了极大的优势,这也是我试图要把中国哲学与投资结合起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