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巴菲特的五分钟选股的简单条件(五)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3-31

我们看一下雷曼兄弟的破产原因,就能理解巴菲特的想法了。雷曼兄弟的95%的投资资金是借来的。在如此高的负债情况下,当雷曼兄弟正确地做出投资时,负债会强烈地拉高股东报酬率,但是,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如果雷曼兄弟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一旦产生了亏损,那么,只要有一个较大的下跌,雷曼兄弟的本金很快就会赔光。事实上,雷曼兄弟破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金融危机发生前,雷曼兄弟外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一度达到40:1。如此高的外债,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除了破产没有第二条路。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强调一个公司首先要有高的股东报酬率,但举债一定要少,一定要安全获利的原因。


安全地拥有高股东回报率还有另一层含义:高股东回报率一定是要在不损害上下游企业及经销商、消费者和供货商利益的情况下,在和谐的状态中取得的高资产回报率。如果企业没有通过高负债经营,没有通过参与高风险的项目和没有通过高风险的经营模式,获得高风险收益率,而是通过一种不和谐的方法和手段挤压盘剥上下游企业,侵占经销商、消费者和供货商的利益,这样的高回报率也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安全,所以,也不会持久,投资者也应该回避。


 不和谐的高股东回报率不能持久。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盈利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企业,这是我在《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这本书中提出的最重要观点,但为了自己盈利损害他人也是不道德的。企业的经营是在一种产业关系中出现的,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实现盈利。企业总是在客户和原料经营商一系列具体联系中经营和盈利,所以,企业的具体盈利和中长期发展脱离不开这个具体关系。因此,从某些意义上讲,这个具体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重要性比企业内部的某些部门和机构并不差。没有稳定和谐的互惠互利,健康的产业关系,企业也不能够稳定发展。

企业在追求自己的发展和盈利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和维持这个产业关系的稳定、和谐和持久,绝不能做为使自己一家获利而损害产业关系中的其它相关方的事情,因为,如果企业这样做,那么,企业也是损害了自己。稳定的产业关系就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部分,不顾产业关系一味追求自家利益,其结果是最终会伤了自己的利益。


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生过不买房运动,接着又发生过断供风潮,这一切都是因为暴利(暴利就是不和谐的高净资产收益率)所造成的。据媒体报道,某居民正在家中洗澡,突然家中窜进4、5条大蛇,当时被吓昏倒,后经家人分析可能是房地产开发商逼迫拆迁所为。在一个通过制造不公平的和不和谐的经营环境,以损害产业链上的其他相关主体,获取不正常的超额暴利,这样的公司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确定性。正如万科王石说的:“只有平稳的增长才是行业之福,短期内过于亢奋的市场盛况必然不能持久,更不可依赖。”中国部分房地产企业,恰恰正是这样一种借助不合理和不和谐的手段获取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房地产行业盈利难以持久的情况见下图。


 

和谐的与上下游企业融为一体的产业关系是投资选择的绝对前提。没有这个绝对前提,只看某个阶段的高利润率和高盈利能力,投资这样的公司是危险的。我们的投资是着眼于企业的长期未来,企业的长期未来依赖于产业链的稳定,产业链稳定的必然的前提是这个产业链关系是公平的,是合理的和是有利于产业链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只有这样,这种产业链的关系才能稳定,才能存在,才能进一步有长期确定性。有了确定性才有投资价值,如果不是这样,象房地产企业一样,通过各种手段强行征地,在销售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哄抬价格,那么,就没有了确定性,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如果产业建立在房地产业那样的基础上,那当然有暴利,问题是建立在那样的基础上的暴利可以持久吗?那样的房地产企业,怎么能够维持长期发展呢?虽然这个公司可能在当期利润上翻倍,但它没有长期确定性。


企业的经营不是一时的短期较量,是10年、20年或上百年的长期马拉松比赛,这种比赛决定了维护好长期发展的内外部关系是首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追求当期利润,这样的企业是有价值的,反之,不顾一切的以破坏企业经营环境的方式换其当期暴利(超高净资产回报率),这是毁坏价值。


历史上,山西祁县著名大晋商乔家商号有一条规矩,就是如果自己的合作伙伴发生了周转不灵和经营危机时不能去催债,同时如果有需要,自己的商号还会主动出钱援助经营困难的合作企业,渡过难关。这种经营原则,被称为“扶助相与”。大家肯定会说,乔氏商业的道德水平很高啊!能够扶危济困。其实从根本上讲,这种“扶助相与”的经营策略完全是从维护自己的长期经营利益和经营环境的角度出发的。在晋商看来,那些和自己形成多年合作的商号一旦出现危机,最后必将使自己受波及,所以,他们认为保护多年的合作伙伴,就是保护自己,这是一种真正的深谋远虑的商业之道和成长之道。


企业不是孤立的,它是属于社会经济界的,企业和它相处的环境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因此,需要企业与各相关方面长期相互协调、适应和融洽。老子说:“万物和谐相长才是长久之计,和谐依存才是长久之计”。我所提出的这个观点,正是老子的思想在投资选择上的应用。投资选择,尤其是长期投资的公司选择,一定要把和谐的产业关系作为投资选择的绝对前提,不要选吃独食的通过不和谐方法获取暴利(超高净资产回报率)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是不安全和不能长期稳定盈利的企业。


在高净资产回报率公司中寻找那些低负债的,经营方式风险低的以及安全和谐取得高净资产回报率的公司才是巴菲特的目标,这样的公司才是具有长期价值持续增长的公司。仅高净资产回报率这个单一指标,并不是巴菲特好公司的唯一标准。单一的高净资产回报率不仅不是好公司的唯一标准,反而在有些时候,如果企业采取了高负债,采取了杠杆融资,采取了高风险的经营方式,进入了某个高风险的领域,虽然最终实现了高净资产收益率,但是,这些情况下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首先不在巴菲特所说的值得购买的公司之列,其次,这样的高资产收益率也是不安全的和不能够长期维持的,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诱发危机和灾害。举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贩毒业,贩毒者一旦做成一次生意,他的回报非常巨大,用专业的语言来说,贩毒者做成生意之后的净资产回报率恐怕是全球最高的。但是,这个全球最高的净资产回报率也是全球风险度最大的高净资产回报率。这个风险随时可能爆发,风险一旦爆发之后,损失的不仅是钱,而是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谁要参与到这个高净资产回报率的领域和行业中,他最终将赔掉一切。所以,不能单独以高净产回报率作为优势股票寻找的条件。巴菲特提供的这个“高股东报酬率,并甚少举债”条件,表面上是要低负债下的高股东报酬率,推而广之,巴菲特强调的是高资产回报率要和安全性紧密联系,要和持续性紧密联系,要和风险性较少联系,要和波动性较少联系,其实质还是对前两个条件的进一步强化和深化。


第三个条件表面上是说高股东回报率这个经营结果,实际上它即是第二个条件持续稳定盈利的保障,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第四个条件,即管理层的能力和品质。只有管理层有能力,这个公司才能够在不举债的情况下获得高股东回报率,所以,高股东回报率也是考察管理层能力的一个指标。为此,巴菲特的第四个条件直接提出管理层一定要有能力,而判断管理层有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种,高股东回报率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