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投资人是顺道无为的旁观者(下)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2-23

上接“投资人是顺道无为的旁观者(上)”


万物变化,股价变化看似纷繁复杂,摸不着头绪,但他背后是有基本的道理支配着的。虽然万物变化极其复杂,但它逃不出基本规律和道理的约束。投资人首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投资的关键是寻找它背后的道理和规律,利用这种道理,顺应这种道理,然后自然就会获利,但非常遗憾,目前相当多的投资人,始终不能明白,投资是不能管现象的,投资必须找到现象背后的道。任何投资人沉溺于现象中,除了赔钱没有别的出路。更严重的是沉溺于现象中,永远认不清股市和投资,因此,永远没有出路。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墨西哥海岸一个蝴蝶抖动了下翅膀,美国引发飓风,所以你追逐现象是永远也追不完的,正确的做法是寻找现象背后的道和规律。


价值规律是资本市场上最基础的永恒规律,价值投资就是利用价值规律无为而治。


这就是为什么无为而治可以赚钱的原因,这也是怎样进行无为而治赚钱的方法,无为只是个表象,本质是认识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  


如果在投资中你老作为,不甘于旁观会怎么样?


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有一个反面角色,是淮南王刘安。这个刘安跟汉武帝争夺王位,失败后自杀身亡。历史上的刘安虽然政治上失败了,但是他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叫《淮南子》。在这部书中刘安指出:“善于游泳的人会被溺死,善于骑马的人会被摔死。凭借你所善长和喜爱的,以图利益,最终反而会受其害。喜欢争夺、追求利益的人,其最终的结果常常是陷于穷困。获得在于时机,而不在于频繁的争夺和使用技巧。”这些通俗的语言现在已经成为常理了。


老子做过一个比喻,一个马夫不断地抽打马匹,它是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这些观点把频繁地干预公司的危害提示得淋漓尽致。在中国古代的另一位大哲学家荀子提出,自然万物运行是有规律的,认识了这种规律就可以做到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如果不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盲目地实践,荀子认为这种行为是与自然对抗,是在代替上天的职能。人是没有能力代替上天的,自然本身就能和谐地运作,人不需要干涉,人需要做的是认清楚天道是什么,规律是什么,潮流是什么。认识了之后,无为顺随就可以了。


其实巴菲特是最有条件干预影响公司的人,因为巴菲特对许多公司的投资都是作为控股方出现的。即使他不是控股方,也是那个公司非常重要的大股东之一,这样的有力地位使得巴菲特可以随时干预那个公司的经营,但实际情况是巴菲特基本上是从不使用这种权利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巴菲特公布的几十份给股东的信中,他基本上不对公司的经营提什么指导意见,总是不断地肯定赞扬自己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层的优秀和可依赖。当某一年如果你发现巴菲特不再赞扬某一个被投资公司管理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巴菲特很快就卖出了这只股票,不再持有这家公司了。国内很多观点认为巴菲特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多投资人无法复制的,因为巴菲特拥有控股权,拥有董事席位,拥有管理的参与权,因此他知道很多投资人无法知道的情况,所以才造成他的高回报率。关于这个观点,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巴菲特毕竟做为大股东可以近距离地考察公司,但是巴菲特做为大股东,其实和普通投资人的做法是一样的,他并不过多地参与介入这家公司的经营。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很难找到巴菲特主动干预,主动就企业的具体问题赤膊上阵,几乎所有的时间巴菲特都处于旁观者状态。当他发现这家公司有问题的时候,他也很少利用自己大股东的身份干预,而是让管理层自己解决。当问题严重到巴菲特不能够进一步无为而治的时候,如果他实在旁观不下去了,他就走人,这时巴菲特所做的是用脚投票,拍屁股走人。其实如果从无为而治的角度来讲,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巴菲特那么庞大的企业帝国只有9 个半人。假如巴菲特不采取无为而治,而是充分利用大股东的地位,频繁干预企业(这种干预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合理的),那么首先巴菲特不会有那么高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巴菲特早已被累垮了。现在巴菲特 70 、 80 岁的人还能管理着公司,关键还是无为而治。


可以看到,几十年来,巴菲特始终回避有为干预,始终固守无为而治。巴老对无为而治的精通已达到极致,做到了无为而治。巴菲特懂得用某种非直接方式管理投资企业,在知人的基础上充分放权,无为而治,因此巴老是最高境界的投资和管理大师。


在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无为而治,随处可见,但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巴菲特所投资的 Nebraska 家具公司。这家家具公司是由 90 岁高龄的 Blumkin 和她的几个子女经营的。巴菲特占有这家公司 90% 的股权,虽然这几乎接近于独资,但巴菲特完全不参与这家公司的任何经营,公司的一切经营和运作,全部由 Blumkin 和她的几个子女经营来完成。在 1983 年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是这样描述这家公司的:“ 大约 67 年前,当 Blumkin 太太 23 岁时,她靠一张嘴说服边界警卫逃离俄国来到美国。她从未接受过正式教育 ( 连小学也没有 ) ,也不懂英文,许多年后靠着她的女儿每晚教她复习白天在学校所学的每一个字,她学会了英文。而后在卖了许多年二手衣后,在 1937 年靠着省吃简用存下的 500 美金,她实现梦想开了一家家具店。参酌当时全美最大家具交易中心 ---- 芝加哥 American Furniture Mart ,她将之命名为 Nebraska Furniture Mart 。尔后她遭遇到你所能预期的各种困难 ( 也包括你想不到的 ) ,以 500 美金起家,没有任何产品或地缘优势地去对抗资金雄厚、经营已久的同业竞争。在早期当她有限的资源损耗怠尽时, Blumkin 太太 ( 个人商标在大 Omaha 地区与可口可乐齐名 ) 甚至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以维持信誉。


Omaha 的零售商在发现 Blumkin 太太可以给顾客更低的价格时,便联手向家具及地毯工厂施压不要供货给 Blumkin 太太,但靠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她还是取得货源并大幅降价,甚至因而被告到法院称其违反公平交易法,但最后她不但赢得所有官司,更大大打开了知名度。其中有一个案件,在法庭中为了证明即使以现行市价打一个大折扣后,她仍有所获利,结果她卖了一条地毯给法官。


今天 Nebraska Furniture 一家 20 万平方呎的店面,年销售额却高达一亿美金,全美没有任何一家零售家具店可以比得上,它所卖的家具、地毯与家电用品比 Omaha 所有其它业者加起来还多。


当我们在评断一家公司的企业价值时,我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 “假设我有足够的资金与人才时,我愿不愿意和这家公司竞争”。我宁愿和大灰熊摔跤,也不愿和 Blumkin 太太家族竞争。他们采购有一套,经营费用低到其竞争对手想都想不到的程度,然后再将所省下的每一分钱回馈给客人。这是一家理想中的企业,建立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转化为对所有者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 


Blumkin 太太凭借其高瞻远瞩与家族因素考量,终于决定于去年出售公司给我们。我对这个家族及其事业已欣赏了数十年,所以整个交易很快便敲定,但 Blumkin 太太并没有马上如同她所说的失去斗志那样回家休息,相反地,她仍持续担任公司的负责人,她每周七天都待在卖场,其中销售地毯更是她的擅长,一个人的业绩便足以打败所有其它零售业者。我们一共买下九成股权,剩下的一成由原有管理公司的家族成员拥有,另还预留一成的认购权给有潜力的年轻人。 


遗传学家应好好研究, Blumkin 家族为何皆能成为优秀的经理人 ?Louie Blumkin----B 太太的儿子担任 Nebraska Furniture 的总经理已有好多年,且被公认为最精明的家具与家电用品的最佳采购者。他说因为他有最好的老师,而 B 太太则说她有最优秀的学生,两者的说法完全正确。 Louie 跟他三个儿子皆继承了 Blumkin 家族优秀的管理能力、勤奋工作与最重要的正直的人格特质。他们实在是不错的合伙人,很高兴能与他们一起合作。”(摘自 1983 年巴菲特给股东的信)


看完了这段话,我们不禁要问:巴菲特如此放心大胆地把自己几乎独资的公司完全交给一个家族来管理,自己从不干预,这其中的原因和道理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