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价值投资的灵魂和投资环境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7-11-28

董先生,您好:回想自己这一年来所作的操作及其中的心路历程,突然有点想法想跟您说说。您在文中希望大家谈谈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灵魂,我觉得其灵魂是如何判断企业的价值,而长期持股或是买入在涨到一定价位后卖出如您所说都只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手段。而企业价值的判断是比较抽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觉得如果象您所说某支股票目前的价格已经反映了企业未来十年的成长,但是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有可能出现超预期的增长或者由于大股东注资、企业合并等情况,从而使企业发生质的提升,进而选择坚持持股也未尝不可。但因此我也产生了疑惑,对企业发生超预期情况的判断是否就是对题材的炒作,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判断是基于事实的,发生的概率比较大的就属于价值投资,而如果只是朦胧概念、发生的概率一半一半的就属于题材?还望先生指点。


以上是《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广西读者张先生的提问,以下是相关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灵魂以及等待注资和企业合并获得超额收益是不是价值投资,我们思考如下,供你批判地吸收:


单独地企业评估不是价值投资的灵魂,虽然价值投资的灵魂包括着企业价值评估,但的确单独的企业价值评估不是价值投资的灵魂,价值投资的灵魂是把企业评估出来的价格与市场目前给出的价格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是市场给出的价格足够地低于评估出来的企业价格,那么买入并持有,比较的结果是市场给出的价格高于或者等于评估出来的价格就卖出或不买。所以价值投资的灵魂是把现在的市场价格与评估出来的企业价格进行比较,寻找买入那些低估的公司而不是单一地买好公司。


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投资目标,因为如果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好公司的成长能力甚至于大幅超越了企业的成长能力,这时买入好的公司其实是在买入风险,比如:中国石油,做为亚洲最盈利的公司,如果你在48元买入,那么你买入的是风险,虽然这个企业本身很盈利。价值投资的灵魂用简单的话来描述就一句话,“就是买便宜的公司”,在这里便宜的标准是当前的价格与企业的价值相比得出的差值,当前的价格比企业的价值低就是便宜。很多初级股民常常把股价低就当成便宜,那是错误的。2005年我们写过一篇文章,《贵州茅台中国最便宜的股票》当时认为茅台便宜就是基于价值和价格的差进行判断的。


价值投资的灵魂是一只眼睛盯着上市公司,给公司估值,另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中的股价,然后把估值和股价进行比较,买便宜的。基于这个结论其实买好公司可能是价值投资,也可能是买入巨大的风险,买坏公司,也可能是价值投资。比如:在一美元之下买入网易,也是价值投资,当时网易的表面形式很困难,几乎要破产,但最后投资人获得很大的利益,所以价值投资不等同于只买好公司。关于这一点凌通在网上看到一个博友的留言,阐述的很深刻,以下是这个博友的留言:


“价值投资的精神领袖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是最成功最受人景仰的实践者,但价值投资者并非只巴菲特一人。我理解的价值投资:用尽可能多的确定信息和商业知识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比较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而采取投资行动。过于强调长期持有,过于强烈否定其他类型的价值投资是不对的。对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很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安全边界。正是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精确的内在价值,所以需要时间,等待一个有明显安全边界的买入机会和等待一个明显没有安全边界的卖出机会。凡是根据了尽可能多的确定信息和商业知识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并据此而采取投资行动,皆为价值投资。如果没有明显的安全边界的买入是投机,一个明显没有安全边界而没有卖出是什么呢?经巴菲特之手的股票何止上百,长期持有仅有几只,其他莫非不是价值投资”。


关于注资和合并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其不确定性比较大,有违价值投资追求确定性的理念,注资和合并总是操纵在大机构和大股东的手里,有相当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大机构大股东常常利用重组来玩弄掠夺其它股东,因此我们对这些事在估值时不考虑,供你参考。


老读者晓凡7519 提问:“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企业,有诸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像政策、法律、税收等方面,又如盐湖集团、盐湖钾肥、st数码等,还要不要投资中国?假如中国这个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发生实质性的恶化,凌通先生要不要离场?”


凌通长期以来就有这样的信念,社会环境永远不是只有真善美,中国的某些基础性制度性差距做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对真正的成长股产生影响,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民族资本家们仍旧坚韧不拔的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如早年的荣氏企业集团。同样中国著名的商业集团晋商有一种商业模式是追随着战争前进,每当发生一次重大战争的时候就会推动晋商的发展,战争发生时商人们首先给军队准备物资和给养,当战争结束时商人们就处在被战争破坏的地区通过恢复当地经济来获利。实际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区有很多商人纷纷前往开拓,在这些商人看来,极端的战乱给他们带来了商机。总体来说好的商业环境容易造就成长股,但是不管多么恶劣的商业环境,都不会完全抑制成长股的出现。在恶劣条件下出现的成长股,不仅大量存在,而且生命力更强。


凌通做为一个价值投资者并不是投的整个国家和社会,虽然象罗杰斯、但斌都特别强调国家和社会,但凌通不是,我们只专注公司,只有公司基本面发生了问题,价格高于价值,就卖掉,当整体宏观地发生某种动荡时,对于好的个股,正是买入时候,就象古人说的,乱中求胜。


同时,凌通认为中国的商业环境尽早会好转。关于这一点,凌通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书中15页专门有一篇文章叫“中国最有投资价值”。以下是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中的一段节选:


中国有很多优势同时也有很多劣势,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这样的。有优势就有劣势,从来没有一个经济体只有优势没有劣势,中国主要的劣势表现在制度规则不完善,造成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可预期性差。


9.11事件之后,很多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便把整个华尔街都炸掉,只要美国的法律制度和人人守法的意识还在,美国就会很快发展起来。中国现在的情况主要是制度差,这是事实,尤其是现阶段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对中国的法律和经营环境产生比较乐观地预期还是不容易的,但这不足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大企业的诞生,因为寻求历史性的民族振兴和伟大崛起,是13亿人不可改变的雄心壮志,也是13亿人的现实需要。困难无论有多么强大,只要我们已经遇到了,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解决,解决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些困难已经表现出来了,也就不再是实质性困难,真正的困难是未感知到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经济体,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这几个经济体都是儒家文化圈,它们在人文特征上和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任何质的差别,它们现在都成为世界一流经济体。它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象中国现在缺乏制度的阶段,它们都解决了。尤其是韩国和台湾,韩国的经济推动者朴正熙亲手谛造了韩国现代经济,但是作为军人的朴正熙的军人统治,让韩国失去了法律和规则,而且1979年朴正熙被军事政变者枪杀。在如此动荡的政治环境下,韩国经济依然向前,并且全面实现了社会法制化和民主化的成功。台湾的基础情况和我们大陆更相似了,台湾的成功离我们更近。所以中国的某种法制化的改良和进步只是时间问题,它不是中国经济不能产生出世界级企业的阻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