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2-053《孟子》:《公孙丑下》第3章1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2-03-01
【陈臻(zhēn)问曰:“前日于齐,王馈(kuì)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陈臻,是孟子的门人。兼金,是好金,成色好的金子,价值是普通金子的两倍,所以叫兼金。镒,是二十四两。陈臻见孟子周流列国,辞受不同,遂疑而问说:“前日夫子在齐,齐王馈以兼金百镒,乃固辞之而不受;及在宋有七十镒之馈,则受之而不辞;在薛有五十镒之馈,则又受之而不辞;三国之馈同,而夫子之辞受则异。若以前日之不受齐馈为是,则今日受宋薛之馈,不免为伤廉。若以今日受宋薛之馈为是,则前日之不受齐馈,不免为矫激。此是彼非,不能两立,夫子必有一件不是的去处,臻不能以无疑也。”
陈臻问孟子:“过去在齐国,齐王送您二千两上等的金子,您不接受。后来在宋国,宋君送您一千四百两,您接受了。到薛邑,送您一千两,您也接受了。如果在齐国不接受是对的,那么在宋国、薛邑接受就是错的;如果在宋国、薛邑接受是对的,那在齐国不接受就是错的。老师一定有一头是错的。”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jìn),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赆,是送行之礼。戒心,是警备的意思。
孟子晓之说:“辞受乃君子立身之大节,应辞应受,只看道理上如何,不可苟也。我今辞齐之馈,不是矫激,乃辞所当辞;受宋薛之馈,不是伤廉,乃受所当受。要之皆当于理而已,子乃以异同为疑,是岂知我者哉?”
“我谓辞受皆当于理,何以明之?盖君子之居人国,若交以道,接以礼,而峻然拒之,则是绝人于已甚,亦不可也。我当在宋时,将去之他国,有远方之行。夫人有远行,则交游之间,每有馈送之仪,以资道途之费,是礼之当然也。宋君致馈之辞,说是为我远行故来馈赆,则馈我为有名矣。彼以礼来,何为却之而不受乎?是我受宋之馈,未为不是也。我当在薛之时,偶遇着军旅之事,方有警戒之心。夫贤人在其境内,则国君当周给之,保护之,使无忧患,是亦礼之当然也。薛君致馈之辞,说是闻我方有戒心,故为兵事来馈,则馈我亦有名矣。彼以礼处我,又何为却之而不受乎?此我受薛之馈,亦未为不是也。夫赐人者,礼得则无愧辞,受人赐者,义得则无愧心,君子盖权之审矣。”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20301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