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192《孟子》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08-01

在文艺思想方面,孟子有着独到的见解。孟子时代,人们虽然还没有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的概念,但对艺术作品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诗》的理解上,不像前人那样只重视其历史文献价值和社会意义,而开始关注其文学意义。孟子虽然没有什么系统的文学理论,但他在如何读《诗》和如何理解《诗》的看法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颇大。首先,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他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上》)就是说读《诗》要懂得《诗》所特有的艺术特征,不能死抠字眼,只从字词表面的意思来理解,而误解全句的意思,也不能因为个别词句而曲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读者要通过阅读作品,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来探求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意逆志”说要求读者对艺术作品不能只作一般概念性的理解,而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感受,通过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人的意旨相契合。他虽然是在说诗,却说出了与艺术欣赏同样的道理。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他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万章下》)这本来是论述交友之道的,却完全适用于文学批评。在他看来,阅读古人的作品,就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生平,只有深入地了解其人,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他的作品,而要了解其人,必须“论其世”,了解他的生活背景、当时的社会风俗以及政治经济状况等对他的影响,只有知其人又论其世,才能了解作品的真正意义。孟子论诗的这两条原则为后世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受到重视。

孟子提出“知言养气”说,所谓的“知言”,实际上指的即是辨别言辞是非善恶的能力;所谓的“养气”,则主要指心性道德的修养。这一学说在孟子那本来属于哲学范畴,并非直接与文学理论相关,但由于其精神气质、道德修养等内容与古代文学理论基本范畴有所关联,因此,古代文论家便以此说为理论依据,生发出“以气品人”、“以气论人”等重要的文学理论观点;在谈到文艺的社会作用时,主张文艺应服从于政治教化的需要。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801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