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186《孟子》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07-26
古代儒者的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把这几个经论的道理演绎得非常丰富明白的就是孟子。孟子把《诗经》引证了很多,把《书经》也引证了很多,把仁义道德也引证了很多。《春秋》也不外乎把仁义道德借人事上来说明而已。
现在的人求学问有一个最大的困难:不知道谁是对的?是非对错,从古圣先贤的角度来看,是有定论的。不同于现代人认为的,人多就是对,古圣先贤不是以人多人少来论定的。
自从孔子过世以后,战国揭开序幕,一般的为政者,因为有苏秦、张仪用的合纵连横的方式,他们口才很好,在为政者中间,逞其诡辩的术数,所以为政者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真理是对的。
在为政以外,比如说为学的人,有杨朱和墨翟两家,一个“为我”,一个“兼爱”,把古圣先贤的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的圣学给抛弃到一旁去。一般的众生比较容易被一些言辞所感动,使得他们都有很多追随者。这跟现在也没两样,越能够拨动众生的情感的人,越说得深奥伟大光明,他的徒众就越多。但是古圣先贤的性理心法却放到一旁,没人去管他了。
所以不仅是战国时候非常乱,放眼世界,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个现象。所以在这样的乱世里面,怎么样有一个英雄才气的人,能够秉持古圣先贤的政治,把“怎么安天下之人道,人与人怎么相处之道,仁义之道”,怎么样把道理说明白,把圣人之道再度流传,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孟子言简意赅,辩才无碍,更主要是他的见识,秉承古圣先贤以来的正道。所以他在乱世里,常一针见血地褒贬时弊。不论是为政者也好,还是为学者也好,他的言辞都非常严,但也不会太过于倨傲,有时非常的卑微、谦虚,但也不至于同流合污。
中年时期的孟子以儒学大师的身份,游历各国近20年。他游历时,后车数十乘,随从数百人,以推行王道政治为己任,曾到过齐、宋、滕、魏、鲁、薛等多个国家。在20年的奔波中,孟子学派的影响很大,到处都有诸侯以礼相待,但却无人肯真正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孟子晚年对于游说诸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已不抱希望,于是归隐乡里,不再出游,以著书立说为务;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
秦朝焚书坑儒的时候,把史籍经典全部都烧光了。比较有德性的儒者,都敢于直谏,当时孟子的徒党几乎全部被杀害。很庆幸他这本书叫《孟子》,而不是叫什么经。因为当时搜罗各种经典,都烧光了,但《孟子》逃过一劫。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726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