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185《孟子》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07-25

很多人阅读《孟子》的方式,是理解甚至背诵孟子说了什么,弄清楚孟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却很少注意到孟子用什么方式说。

然而,放在历史的脉络下,孟子如何说,他呈现道理的风格、形式,和他到底说了什么,同样重要。

战国时代是个雄辩时代,苏秦、张仪那些纵横家当然是靠着一张嘴善言雄辩,穿梭于各国之间兴风作浪,但雄辩绝对不是纵横家的专利,雄辩甚至不是纵横家发明的。应该倒过来看:一个传统信念快速瓦解的社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处世行为和原则,一时之间涌现了众多不同的主张,嘈杂纷乱地争着要说服迷惘困惑的世人。在那样的多元言论环境中,主张要被听到,需要特殊的技巧;主张要被接受,更需要特殊的技巧。

雄辩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中产生的说话技巧。从春秋时期开始,墨家就最早意识到说话、论辩技巧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家派知识中有了墨辩,那是一套很讲究的说话、论辩方法论。进入战国时期,言论更加热闹混乱,进而出现了专门探索语言规则,玩弄论辩盲点的名家。说话,不再是一件直觉、自然的事,正式成为一门技术、一份本事。

纵横家是将这份技术、本事特别用在国与国外交策略上的人。与纵横家约莫同时代的孟子、庄子,则将同样的技术、本事,用来沟通、传递价值判断。庄子向一般人传递超越人世的广大精神宇宙,孟子沟通的主要对象则是国君,传递的价值信念是儒家的人道主义。

传统阅读《孟子》的方式,很可惜,没能让我们欣赏、领略孟子的雄辩本领。《孟子》精彩之处,不在他提出的想法,而在于他如何在对儒家信念极为不利的境遇下,顽强不懈地坚持找到方法凸显这套信念的优点,毫不让步地和其他更流行、更迎合君王心意的学说缠斗。

孟子是个言语和信念上的斗士。他的信念,很大一部分承袭自孔子,也就是承袭自孔子信奉的周代王官学传统,那绝非什么新鲜刺激的东西。相反地,那是被当时许多人认定应该丢入时光垃圾桶的陈旧概念。但看看孟子如何以雄辩姿态,将这些东西说得活泼灵动、强悍生猛,和别人提出的怪奇之论相比,丝毫不显疲态!

董宝珍老师也是这样一位雄辩的斗士,很多听众讲:我每天是听着《董宝珍电台》才能安然入睡。讲投资的人很多,讲价值投资的也不少,如果不是得益于董老师这种语言才能,我们距离找到更多“同道”还要更难一些。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725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