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尊享交流:财富的来源
文章来源:尊享交流群发布时间:2020-03-19
本文节选自董老师与客户的聊天记录

董老师:
财富来自于认知对基本面的扭曲,脱离了主观就没有办法产生安全边际,由于悲观所导致的低估值实际上就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现实的财富,而成长则是要在无中生有。这个无中生有,它也有一定的逻辑保障和可能性,但是确实现在还没出现,那些低估的公司更容易创造财富。
这方面银行的基本面本质上是同质化的,虽然有差异,但是没有像茅台和五粮液差别那么大
李小姐:
茅台和五粮液的差距,就是董老师说的精神经济学,跟女生背LV包包概念一样。客户用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会有差距,但是确实不像喝茅台。
低估会创造财富,同时李录和芒格都很强调企业的质地,也就是成长创造价值和财富。芒格反复强调,优秀公司+合理价格,比一般公司+低估价值好。
董老师在茅台的成功,很重要茅台是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并且当时出现低估,也就是优秀公司+低估。
一个一般企业如果不成长,价格是3折,过3年价值回归,赚3.3倍,5年后还是3.3倍。如果一个优秀公司,成长是20%,价格是5折,3年后3.5倍,5年后7倍。
董老师:
东西方的哲学观有差别,你看西方的广场都是方的,大的。中国的广场都是曲径通幽上下起伏,没有直线。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特别强调阴阳反变,特别强调对立的转化,西方就是直线式思维,一切都是直的。所以在巴菲特芒格的理论体系中,客观上包含着对阴阳反变的内容的缺失。事实上,20年难道不是5年10年,15年一步一步走过去吗?在这20年中它会出现很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对这个要重视。
另外我通过实践逐渐的认为,资本市场的财富并不完全来自于客观基本面,甚至主要都不来自于客观基本面,而是来自于人的情绪欲望来自于人性。这也就是巴菲特芒格为啥把理性视为最重要的呢?如果来自于基本面是主要来源的话,那么认知能力就是最重要的,理性其实不是政治能力,理性是一种自我精神状态的管理能力。
以当下全球资本市场看那些巨大的股价波动所对应的财富增减跟基本面,直接的主要关系还是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所以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课题是通过理性战胜普遍存在,无所不在,极其严重的非理性。
李小姐:
《红周刊》:投资人要有修心能力,也就是芒格先生说的“做好人的能力”。那么,财富是否并不来自于纯粹的客观企业,而是来自于大众的情绪以及大众情绪不能够理性客观而自己能理性客观呢?
李录:一个公司的价值来源仍是公司本身带来的,公司未来存在的所有年份里面能够为所有者、为股东提供的自由现金流的贴现总和,就是公司真正的价值。
关于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上不是特别确定。而主观上,人因为受到或贪婪或恐惧的情绪影响,会把未来的理解扩大化,让判断变得非常极端。兴奋时、贪婪时,会觉得未来可以无限的好或无限的坏。再加上人是社会动物,会互相影响,会让这种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走到极端,当变化走到极端,变成极端的错误时,确确实实会给那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创造一些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赚价格回归价值的钱。
但财富可以理解成有两个来源:一是价格回归价值,另一个是价值本身长期不断增长所创造的价值。
价值本身不是固定的,比如很多国内职业投资人都比较喜欢、也比较理解茅台,茅台每年产生利润的能力都在增加,这为茅台未来自由现金流提供了更大的增长动力,所以茅台的价值一直在增加。所以从短期看,财富来源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你的价格向价值的回归,因为支付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当价格特别低于价值时,回归本身确实可以给你创造一定的财富,短期看尤其如此。但长期看,实际上价值真正的来源还是公司本身价值的增长。
我再举例说明,如果把中国当作一只大股票,40年前中国的财富是什么样子?吃穿都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