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经济学(20):精神价值的本质(二)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6-06-05
不区分物质产业和精神产业造成两大价值理论的无端对立
门格尔提出主观意义价值论后,不断地公开批判客观成本价值论,他用两个钻石的案例来证明亚当·斯密的理论不正确,他用不包含任何人类劳动的土地可以卖出高价钱,批评李嘉图的客观成本价值论。门格尔对马克思的观点也毫不客气,门格尔认为只要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保有量,就必定会出现有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会产生,取消私有产权改为公有产权,不能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无法满足,只有生产持续发展,某种有用物品的社会存量大于全部人类的需求量,此时就没有人有意愿占有这个商品,私有产权自然消失。因此,实现公有制只需要让社会有用物品的保有量大于社会的需求量,在社会有用物品保有量小于社会成员总需求的情况下,取消私有制,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门格尔竭尽全力试图彻底推翻客观成本价值论,让他所主张的主观意义价值论成为指导人们思考和实践的价值学说。然而一百年过去了,成本价值论始终是主流的价值理论!主观意义价值论到今天仍不能在广泛范围被接受,主观意义价值论也始终没有取代成本价值论,致力于推翻成本价值论的门格尔未能如愿,百年来主观意义价值论一直相对的“无人问津”,被人们高度认同的还是主观意义价值论所反对的成本价值论。难道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是错误的吗?
导致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在过去100多年不能成为主流,甚至长期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原因,首先是,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不是适用于所有经济领域的普遍价值论。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本质上是精神商品价值的来源。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对于物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不适用。成本价值论不能解释很多精神商品的价值形成和来源,但成本价值论有效的解释了物质商品价值的本质和来源。成本价值论、主观意义价值论分别是物质产业和精神产业的价值理论,各自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不能互相越界!用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解释生日蛋糕的价值时,就能得出非常合理的解释,生日蛋糕的价值与成本没有关系,生日蛋糕在消费者心中所激发起来的喜悦、幸福感和意义决定生日蛋糕的价值,只要生日蛋糕能让消费者内心感到幸福感强烈其价值就大。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官举行了英国女王89岁生日招待会现场的生日蛋糕。人们兴高采烈聚拢在生日蛋糕旁边纷纷合影留念,就知道大家聚拢在生日蛋糕旁边是为了一种气氛,不是因为需要填饱肚子!
一块生日蛋糕比另一块生日蛋糕贵不是因为成本高,而是因为前者让消费者感到更有幸福感!更隆重热烈!
亚当·斯密的成本价值论,是无论如何没有办法解释生日蛋糕的价格为什么那么高,成本只是十几块钱的一块生日蛋糕可以卖到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块钱,这是亚当·斯密的成本价值论理解不了的。把做生日蛋糕的面粉和辅助材料生产成面包,这个时候面包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用门格尔的理论来解释就比较牵强,面包是通过让消费者消除饥饿实现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主要决定于成本,在解释面包这个物质性商品时,亚当·斯密的理论就非常有效,门格尔主观意义价值论,就没办法有合理的解释。再举中国在长江三峡上修建大坝发电的例子,如何评估三峡大坝的价值,三峡大坝工程主要是用水泥、沙子、钢筋、发电设备和人力组合起来建设的纯粹物质财产,对三峡大坝的价值评估可以通过对水泥、沙子、钢材、发电设备、人力消耗的统计来评估,水泥、沙子、钢材、发电设备、人力消耗是成本,这就是广泛使用的成本法。这里面完全没有什么精神的内容,用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完全评估不了三峡大坝的价值,用客观成本价值论则很好地评估三峡大坝的价值,直接统计水泥、沙子、钢材、发电设备、人力消耗大体就可以知道三峡大坝的大概价值。当然也可以在三峡大坝投产发电后,统计长期发电量来评估其价值。用长期发电量形成的现金流折现计算价值与精神和主观无关!门格尔的主观精神价值论在三峡大坝建设和发电价值评估上毫无用武之地。用亚当·斯密的成本价值论量化估算三峡发电的价值则游刃有余,简单明了!所有的基建都是纯粹的客观物理过程,在这些领域门格尔的主观精神价值论没有一点用处。亚当·斯密的成本价值论则非常适用于这些领域。
[FS:Page]事实证明主观意义价值论是精神商品价值的来源和本质,而成本价值论是物质商品价值的本质和来源,它们各有范围,不能跨界取代对方。主观意义价值论对精神商品有效,成本价值论对物质商品有效,成本价值论类似牛顿力学,主观意义价值论相当于量子力学。
门格尔对自己的主观意义价值论,只是解释于精神领域的价值来源没有清楚的认知。他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服从于他的主观意义价值论,认为亚当·斯密的成本价值对物质产业也是无效的。门格尔夸大了自己主观意义价值论的适用范围。所以出现这样的认知错误,在于门格尔没有精神产业的概念,没有把商品分为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把产业分为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门格尔不知道自己的理论真正符合的领域是精神产业。比如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写到:“人最重要的意义是活着,是吃饭。唱歌跳舞娱乐都不重要,人的消费中最高意义的是维持生存。”他把精神享受的重要性降低到吃饭和活着之下,否定了精神享受是高于活着和吃饭的需求,从而基本否定了精神需求的独立性。门格尔认为即使是一块砖头,它的价值也决定于这块砖在消费者心里激发起的意义,事实上一块砖能在消费者心中激发出什么意义呢?在解释砖的价值时,门格尔的理论是很迁强的,而砖的价值就是亚当·思密他们说的主要决定于成本。除非这块砖是长城上拆下来的,长城砖的价值跟成本没关系,和长城砖包含的历史文化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意义有关系,一块长城砖可以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员首,民间市场也以很高的价格流通。但普通用于建筑的砖,它没什么意义,它只是建筑材料,其价值只和成本有关系。在不理解自己的理论是只适合精神产业的价值来源情况下,门格尔执拗地试图让人们相信,即使物质商品的价值也是消费者的主观体验决定的,显然这是不能成功的!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客观的成本价值论虽然解释不了,门格尔所说的两块钻石的案例,但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站在物质产业中,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客观的成本价值论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客观成本价值论和主观意义价值论诞生之后,双方均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认知,它们均是普遍适用于人类一切生产和经营领域,客观成本价值论没有意识到自己只属于物质产业,只对物质产业有效的认知。主观意义价值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只属于精神产业,只对精神产业有效的认知。在亚当·斯密、门格尔的思想中,都没有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的分类,他们也没有认识到精神产业与物质产业的价值本质、经济规律存在着不同,不能互相通用。实际上到今天人们仍旧没有认识到,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是不同的产业,它们内部所包含的经济规律、价值原理是不同的。由于没有这样的认知,就出现了门格尔要把客观成本价值论清除出经济学界的做法。客观成本价值论也错误地认为,它们的成本理论对精神产业也有效。由于历史上(其实到今天也是如此)对整个经济领域不加以分类,把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视为完全相同经济规律支配下的产业,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我自己在过去的几年,对精神经济现象进行思考,通过分析和抽象产生了一些精神经济的规律认知,这些规律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我确信:“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是不同的产业,这两大产业各自的经济规律是不同的。精神产业的价值来源、价值本质与物质产业的价值来源、本质是不同的,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的经济规律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经济理论和物质产业的经济理论不同,需要建立独立的精神经济学。”过去几百年独立的精神经济学没有能独立发展,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其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是不同的产业,溢价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内在经济规律是完全不同的观念!从而抑制了经济学的发展!“精神产业和物质产业是不同的产业,这两大产业各自的经济规律是不同的。”该认知包含着重大意义,它为独立的精神经济学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它也终结了门格尔和亚当·斯密的各执一词和争斗。
[FS:Page]导致门格尔的主观精神价值论在过去100多年,不能成为主流学说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去一百多年里整体上是短缺经济时代,这期间人类的经济主要是解决供给不足和生产问题,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并非是主角。在物质缺乏的时间内,生产不足始终是最大的经济问题,那些能促进生产发展,能服务生产的经济理论会得到广泛的流传,于是立足于生产的成本价值论大行其道。成本价值论是立足于商品的生产解释价值构成的价值理论,其内容服务于生产者的生存。今天当物质生产全面饱和甚至过剩,生产端大量的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流水线,人们从生产线和车间里被解放出来。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个性化消费的兴起,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于是在这个时代来临后,精神需求崛起,主观意义价值论就有了市场。主观意义价值论的市场必然伴随着精神消费的崛起而越来越大。过去一百年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长期不能流行、不能发展,与经济还停留在生产物质商品的时代有关。
主观意义价值论有更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客观成本价值论与主观意义价值论各自对物质产业和精神产业有效,互相分工各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仿佛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另一方面,主观意义价值论在物质商品每一次的交易中都会出现。 物质商品的生产者要把自己的商品卖给消费者,他怎么来评估自己商品价值,怎么来给自己商品定价?唯一的方法是靠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报出自己的价格。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成本价值论能方便地指导生产者给商品定价。但是商品交易最终价格的形成不是由生产者一家决定的,一次成功的交易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物质商品的买家怎么评估商品的价值?买家如何给商品定价?买家没有参与生产过程,根本不知道成本是多少!他对成本的构成,劳力的消耗完全无知,不可能按照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说法基于成本来给物质商品出价。买家出价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呢?消费者对商品的渴望度,也就是商品对买家的意义大小成为消费者出价的依据。如果这个商品对买家的意义重大就报得高,如果商品对买家的意义小,买家报价就低。门格尔主张的主观意义价值论成为物质商品买家出价的依据。物质商品买家的出价完全不考虑成本,是基于商品对自己的意义大小出价的,基于商品给自己带来的意义来报价的。从买家的角度看,唯一正确解释买家出价原则的是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理论,没有办法解释买家是如何在不知道成本的时候出价的,门格尔的理论则完美的解释买家在交易过程中的出价原则。于是我们看到在物质商品的每一次交易中,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客观成本价值论和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都同时出现,他们如同一把剪刀的两个刀片共同构成了剪刀。一个为生产者定价提供理论支持,一个为消费者出价提供理论支持。
反过来我们追问一个问题,在精神商品的交易中,客观成本价值论是否也出现在其中?答案是否定的,在精神商品的交易中无论买家和卖家都没有从成本角度定价和出价,原因是我们在精神商品的排他性溢价一章中已经发现,精神商品的价值构成中,90%左右是来至于排他性溢价,成本只占总价值的10%不到,绝大多数精神商品的价值中成本因为占比过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精神商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谁都不太考虑成本,甚至双方完全不考虑成本,从而客观成本价值论在精神商品交易过程中无用武之地。由此我们看到主观意义价值论不仅是精神商品价值来源,指导精神商品的定价和交易,而且在物质商品的交易过程中也占有半壁江山,事实上主观意义价值论作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是可以指导物质商品的定价和交易的!所以要在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后主观意义价值论才能指导物质商品的交易和定价,是因为主观意义价值论在指导物质商品交易和定价时,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主观意义价值论完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定义价值,完全不考虑成本与价值的关系。这会在物质商品的交易和定价中,出现明显与常识相悖的情况。在一个农村,有一辆自行车和一架直升飞机,由于农村里没有人会开飞机,大家只会骑自行车,因此只有自行车能给村民带来交通便利,从而只有自行车对村民有意义,直升飞机性能再好,速度再快,由于大家都不会开直升飞机,因此飞机对村民没有意义,从而飞机没有价值!在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视角下,此时自行车的价值大于直升飞机,这显然与常识相悖!说自行车比一辆飞机有价值是错误的。对于主观意义价值论完全不考虑成本存在的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给门格尔写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再版导言中写到:“ 门格尔的著作集中探讨了主观价值理论,但门格尔的表述却在一个关键点上存在危险的漏洞,如果一个价值理论没有清楚的解释生产成本在决定不同商品相对价值时的作用,很难说他是完整的和令人信服的。门格尔早期表述表明他看到了这个问题,并承诺在将来解答,但他却从未兑现这个诺言。”事实上即便不是经济学家,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根据生活常识发现,发现在物质商品定价时,只考虑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完全不考虑成本给物质商品定价是不对的(对于精神商品只考虑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完全不考虑成本,则是符合事实的正确做法)。这个问题被维塞尔解决,他提出了维塞尔规律:“一种商品的价值最低不能低于该商品所有生产要素用于其他作用所产生的价值。”(关于维塞尔规律此处不做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查阅资料)维塞尔规律和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结合,给商品确定了一个价值范围:“价值的下限不能低于成本,价值上线决定于消费者主观评价。”这种结合可以有效的解释物质商品的定价。对于精神商品因为成本占比太小,因此完全不考虑成本只考虑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但如果从严谨角度,成本收入占比小也给予考虑,那么维塞尔规律和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结合:“价值的下限不能低于成本,价值上限决定于消费者主观评价。”对精神商品的交易和定价也有效。因此,维塞尔规律和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结合:“价值的下限不能低于成本,价值上限决定于消费者主观评价。”包括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的任何商品的交易和定价原理,从这个角度讲主观意义价值论的理论覆盖范围在一定条件下是大于客观成本价值的。主观意义价值论是一种更有生命力的价值理论。
[FS:Page]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和亚当·斯密成本价值论,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对立,但各自分别是精神性产业和物质产业的价值理论,二者的矛盾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它们各自适应不同的领域,他们分别代表着供给者和消费者给商品估值和定价。双方均不是对所有产业都有效的普遍价值理论。但在一次现实的围绕物质性商品的交易过程中,卖方报价基于亚当·斯密的成本价值理论报价,而买方买这个商品的价格是基于主观意义价值论报价的。主观意义价值论出现在每一次的物质商品交易定价中,维塞尔规律和门格尔的主观意义价值论结合,可以解释物质商品的定价和交易,从而主观意义价值论的理论覆盖范围在一定条件下是大于客观成本价值的。主观意义价值论是一种更有生命力的价值理论。
董宝珍更多精神经济学内容,请点击进入:http://www.ltjztz.com/news/index/nav_id/3813/snav_id/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