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精神经济学(17):精神性商品的排他性溢价(上)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6-05-27

让我们回到《消失的均衡价格》一章,在这一章提到一组商品的价格,精神商品价格与普通商品价格对比:

以上所列商品中精神商品价格与普通商品平均价格比44:1。通过对各类精神商品与相应的普通商品价格对比,发现精神商品比相应的普通商品价格高出几十倍,如果在更广泛领域考察同样会看到精神商品比相应的普通商品价格高达几十倍,这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我们用一个价格坐标来研究一下精神商品和相应的普通商品价格构成。

在坐标上可以发现普通商品的价格构成主要是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两个要素,除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之外,在价格中,没有其它构成要素。而在精神商品的价格中,除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之外,出现了一个巨大第三价格要素,甚至可以说精神商品的价格90%以上是这个第三要素,该第三要素形成了精神商品巨大的超额利润。第三要素占价格的比例上远远超过成本,更远远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那么这个成本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外的第三要素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

我把精神商品价格中的第三要素称为排他性溢价。所谓排他性溢价,是在消费者竞争的拍卖定价机制下,消费者需要竞争买入机会,消费者竞争消费机会的过程推高了价格,高价格不断淘汰消费能力低的消费者,最后让消费机会落入出价高的消费者手中,为竞争消费机会形成的溢价就是排他性溢价。可以看到精神商品的价格构成中,排他性溢价是主要方面,排他性溢价几十倍地高于商品成本。精神商品的高价格绝大部分来源于排他性溢价,而不是来源于成本和常规利润,排他性溢价制造了高价格,创造了企业高利润率,高回报率。因此,排他性溢价是精神商品价格中最重要、最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排他性溢价的产生机制

精神商品排他性溢价产生的根源包含两方面,从深层次的本质看,排他性溢价产生于精神消费的需求目的,精神消费的目的是追求异质性和稀缺性,通过占有异质性和稀缺性获取内在的某种精神和心灵体验,精神消费不能容忍与大众一样的同质化商品。这种追求异质性、稀缺性排斥大众化与同质性的消费目的和消费本质,决定了只有少数与众不同的商品才能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由此导致了以追求稀缺和异质为根本目标的精神消费,所形成的供需关系和结构一定是供给者有限,需求者众多,供需之间长期存在供不应求。这种供需结构造成了消费者要彼此竞争,消费者互相竞价创造了排他性溢价,并且通过排他性溢价来淘汰大部分消费者。排他性溢价是以经济和价格的方式,在不可避免的供不应求供需关系下,确定谁有权获得异质性商品和稀缺性商品,谁不得不放弃消费机会。从直接和具体的角度看,排他性溢价来源于有限供给与无限需求之间形成的供不应求的供需结构。可以这样讲只要出现了需求庞大供给有限的供不应求供需结构,就会出现排他性需要,从而自然出现排他性溢价,排他性需要和排他性溢价是供不应求的影子,二者如影随形,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以上关于排他性溢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排他解释排他性溢价产生的机制。实际上也可以从供给者的角度来思考排他性溢价。在精神消费中,由于消费者都极端的追求最强势、最优秀的特定商品,无视普通商品。消费者对有限特定优秀商品的极端的追逐,和对其他品牌的视而不见,导致在供给端大量的供给者被消费者排除。假如不是在供给端消费者对大量非优秀品牌的排除,就不会形成供给有限需求无限的供不应求的供需结构,从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也就不会产生。排他性溢价当然是消费者之间竞争把价格推高,但是消费者之间竞争的基础前提是,供给端被消费者只认有限优秀品牌的消费行为,排除掉大量供给者。消费者排除掉大量供给者,为消费者之间的排他性竞争创造了基础条件。精神消费的消费者先在供给端实现了对大量供给者的排除,在此基础上消费者之间进行排他性竞争,推高价格!形成排他性溢价。因此站在供给端我们也能看到排他现象。新的经营者无论如何努力,如何讨好消费者,消费者不可改变的对其不予理彩,从而使供给端永远属于有限品牌。精神商品消费者在内心深处就认某些特定品牌,拿金钱在短期内改变不了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只有通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才能逐步改变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认知,才能把消费者吸引过来,这是极难做到的。

[FS:Page]

总结言之,精神商品的领导品牌,由于供给量有限,需求量巨大,需求大幅高于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哪些需求者可以获得有限的供给,就成了无法绕过的问题。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把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排除掉,这种情况我称之为消费者之间的排他性。当排他性出现时,客观上需要解决靠什么机制和办法决定,哪些消费者获得有限稀缺的精神商品,哪些消费者需要被淘汰?排他性溢价就是以拍卖式定价机制为基础,通过竞价淘汰一部分消费者,所形成的高于商品成本和商品社会平均利润的价格区域。排他性溢价来源于精神商品追求异质性和稀缺性的需求本质,具体来源于由需求本质导致的供给有限需求巨大的供不应求的供需结构。

排他性溢价的决定因素

排他性溢价完全决定于消费者,决定于消费群体状态,与商品的成本无关,它产生的基础是精神商品特定的拍卖式定价机制,直接的来源是消费者,排他性溢价是消费者贡献给企业的,消费者的行为和经济状况决定了排他性溢价大小。有什么样的消费者群体就有什么样的排他性溢价,如果消费者很穷排他性溢价就小。下面我们就消费者怎么样决定排他性溢价高低进行分析!

大体上消费者决定排他性溢价的过程中有三个因素比较重要!

第一、整体精神消费需求的人数多少,人数多则参与竞拍的人就多,竞价就激烈,用于淘汰大多数竞拍者溢价度就要高。

第二、参与竞拍的消费者购买力和竞拍者的收入结构或者阶层结构。如果竞拍者整体收入水平高,排他性溢价就会同步提升。如果竞拍者内部的阶层结构形成了超级富人比较多,排他性溢价也会很高。

第三、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拍卖中最终的拍卖结果与竞拍者渴望得到商品的渴求程度成正比,消费欲望越强排它性溢价越高。

以上决定排他性溢价高低的三个要素,都与社会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密切关联,三大要素都受社会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强烈影响和决定。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商品的价格常常与收入水平紧密关联的本质原因。因为收入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导致精神消费人数增加,需求欲望加强,消费者的购买力提升,于是在竞拍过程中竞争就激烈,导致排他性溢价不断被推高。

排他性溢价的计算公式

排他性溢价是精神商品价格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排他性溢价作为独立的、主要的价格构成要素,它是可量化、可计算的。回到本章开始时,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价格构成图:

我们可以看到:

精神商品的排他性溢价=精神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社会平均利润率。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学数学公式。精神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大体是一样,是一个常数。下面我们按照排他性溢价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本章开始时,列举的一系列商品的排他性溢价,排他性溢价计算出来后,进一步计算各类商品的排他性溢价占价格的比例,计算结果如下表:

排他性溢价是精神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这种重要性是因为排他性溢价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沿着排他性溢价为什么能够产生这个问题思考,就会引出对精神商品的供给需求特征、特殊的供需结构,以及对拍卖式定价机制有清楚的认识,正是这些供需特征以及拍卖式定价机制导致排他性溢价的出现和产生。排他性溢价是之前我们介绍的精神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特征,以及供需结构特殊和定价机制的必然结果。因此通过追问排他性溢价是怎么产生的,能够深刻的理解精神商品供需的特征。另一方面排他性溢价产生后,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的经济特点,这些经济特点包括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随收入水平增长形成提价权,排它性溢价会强化商品异质性和稀缺性,排他性溢价给精神商品提供了很多经济优势等等!绝大多数精神产业特有的经济现象,都可通过排他性溢价来解释,排他性溢价作为精神经济学中的中枢性概念,几乎可以解释所有的精神经济和精神商品的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排他性溢价的高低,也是一个商品精神价值度的尺度。

[FS:Page]

排他性溢价创造了超社会平均回报率

我们再回到本章开头时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的价格构成表,可以看到在精神商品的价格构成中,排他性溢价与社会平均利润共同构成了精神商品的利润。精神商品价格中所固有的排他性溢价,最终形成了利润,排他性溢价是精神商品利润的主要部分。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的公式:

精神商品的利润=社会平均利润+排他性溢价

由于精神性商品的排他性溢价始终大于零,因此,精神商品的利润和利润率,一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精神商品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那部分利润,完全由排他性溢价所提供的。因此我们得到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排他性溢价是精神商品能够获取超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根本原因。

人类经济领域的一切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的超额利润,都是排他性溢价导致的,当一个商品有超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情况存在,一定是在这个商品中存在着排他性溢价。排他性溢价与商品的超社会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充分必要关系,对任何经济活动都普遍适用,这个结论对于物质性产业和精神性产业都是有效的。比如物质性产业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中的超社会平均利润率,原因是导致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导致供给的唯一性,使得新供给者自由进入产业的大门被关闭了,让供给端经营者变化不能自由增加,从而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供需关系中形成供给者少,需求者多,造成消费者需要竞争消费机会,也就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供需关系中,消费者之间出现排他性,从而形成排他性溢价。自然垄断、行政垄断超额利润的本质也是排他性溢价。

在一般情况下,物质产业定价是不存在排他性溢价的,但在特定情况下物质产业会出现短期的排他性溢价。传统的对物质产业有效的经济学认为,价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物质成本和劳力,同时价格又受到了供需关系的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价格的变化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价格不断波动。对这个最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一直没有人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会上涨?”人们认为供不应求会涨价就是终极道理,没必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供不应求会涨价!实际上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当供不应求导致了消费者之间排他性的出现,此时,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全面满足,需要有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购买机会,排他性溢价随之产生。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实际上是在消费者之间阶段性出现了排他性,通过消费者的竞争,排他性转化为排他性溢价,排他性溢价表现为价格上涨。

物质性产业的消费者因为不追求异质化和稀缺性,容忍接受同质性,物质性产业的消费者不追随某些特定企业,于是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排他性溢价出现后,一些资本就会快速进入该产业增加供给,使供不应求消失,供不应求消失排他性溢价也同时消失。因此物质产业的排他性溢价总是短期的,从而任何物质产业都不能长期获得超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

创造超社会平均回报率是排他性溢价的作用和功能。排他性溢价所导致精神商品价格大幅高于成本,高价格让企业的利润率大幅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

[FS:Page]

排他性溢价导致精神商品的长期提加权

在拍卖式定价机制下,随着社会经济进步消费者收入增加后,参与竞拍的消费者购买力会提升,当收入水平提高后,排他难度同步提升,为了实现对大多数买家的淘汰,需要更高的排他性溢价,更高的排他性溢价表现为精神商品的提价权。精神商品价格随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的特性,是因为收入水平提高后,导致排他难度提升,于是排他性溢价随之提高,排他性溢价提高的过程表现为提价权。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排他性溢价不仅是精神商品价格构成中最主要部分,而且也是精神商品价格随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精神商品存在排他性,收入水平提升就不会导致精神商品价格提升。排他性溢价是精神商品提价权的根源。

排它性溢价会强化商品异质性和稀缺性

排它性溢价来源于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异质化、稀缺性,那些具有异质化、个性化、稀缺性的商品受到消费者追棒,从而产生了排它性溢价。当排它性溢价将商品价格推高后,大部分人因高价格买不起、用不起,高价格成了精神商品个性化、异质性、稀缺性的重要来源,于是,排它性溢价推高价格的过程,其实也是强化增加商品的异质性、稀缺性、难得性的过程。被强化的异质性、稀缺性、难得性又强化消费者的向往和渴求。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如下图所示:

一开始消费者寻求个性化、异质化、稀缺性导致某些有特色和异质性、稀缺性精神商品出现排它性溢价,排它性溢价导致的高价格本身,又强化了异质稀缺和难得性,从而又吸引了更多人的渴望和向往,消费者因为高价格导致的更强烈的渴望,再一次增加了商品的稀缺性、异质性和难得性。如此反复循环,因此精神商品的领导品牌有价格越来越高的特点。

董宝珍更多精神经济学内容,请点击进入:http://www.ltjztz.com/news/index/nav_id/3813/snav_id/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