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等待极端的想法对不对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0-06-02

下跌会造成价值提升和安全边际的出现,但是不因为安全边际已经出现了下跌就会终止,在安全边际出现之后还会进一步下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极为确定的。因为涨和跌都有一个自我加强的过程和机制,涨与跌都是延着惯性走趋势路线的。所以,下跌之后再跌出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不必然止跌,只是安全边际不断出现,下跌动力日益释放、日益接近于起稳和极端。真正能够止跌的就是极端的状态,下跌过于严重了。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个极端,对于极端我想有一些具体的直观特征。极的概念非常抽象,它不是一个可量化的东西,但它非常重要,所以如果把握极这是一个投资水平的核心考查的问题,所以判断极只能通过一些典型的直观特征。我觉得有几点:第一,是最直观的,有足够的跌幅。论坛里发过一个帖子:不跌50%不买,50%才买总会挣钱。所以,这个极首先是一个足够的跌幅。结合目前的指数和市场环境,因为地产调控政策推出,市场已经出现20%左右的下跌,我想这20%在某些股票身上应该出了安全边际。但是,到没有到极呢?
      在极的状态下,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整体市净率会偏离于长期的均值,类似的情况普遍发生在各个方面,很多数据指标都发生了游离正常均值,游离长期正常均值,这是极态的一种表现。所谓价值规律强调的是价格会被价值这个中轴吸引住,不会脱离价值,在长期的均线系统、长期的市盈率、长期的平均市净率,其实就是对应的合理的价值中枢。因此,把握极态可以直接观察市场的平均价值中枢与长期的指标的偏离程度。而统计历史上的长期偏离程度是很有必要的,市场只是不断地重演过去的既定运行模式,过去的既定运行模式包含着市场信息,过去所发生的偏离幅度不可能与现在所发生的偏离幅度完全一样,但大体上一定是一样的,这是市场最本质的规律特征。市场是不断地重演着牛熊交替,不断地重演着从悲观到乐观的交替。所以,观察市场长期市盈率、市净率,甚至于核心指数与其长期平均值的偏离度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第二,极端的下跌一定是引发或者导致了一个恐惧情绪的普遍漫延和传染,所以观察市场的恐惧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最恐惧的时候有可能就已经接近了极端,在最恐惧发生的一个较近的时间段内有可能是极端。在极态特征以及从常态向极态演化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们首先认为市场不过是一个波动,不会是一个下跌,但之后却超出人们的判断,发生了下跌或较大幅度的下跌。此时,人们的主要观点,尤其是网站、报纸、媒体的主要观点转化为这不过是一个过大的下跌,或者是一个不应该下跌的下跌,因此是值得抄底和买入的时候。于是,市场进一步演化,不仅使得抄底的观点破碎,而且将导致主流看多,主流主张抄底的观点消失、减退,但没有完全绝迹。而此时,主流的声音被看跌所占据,看跌超过了看涨,在主流报纸和网络上首先发布的是空头的声音,当然这个时候还有多头。在市场不断下跌下市场果如空头所言,直接了当的下跌之后空头达到了完全的自信,一些看多者要么不敢发言,要么收起了自己的观点,转而看跌,市场几乎被看跌所笼罩,市场几乎已经没有看多的语论和声音,人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这是市场有可能已经释放了大部分风险,进入了下跌的极态,已经具备了反转的条件。相反,在下跌大幅发生后的由跌转涨过程中,它一定是来源于普遍的看跌之后,市场在跌无可跌的盘整过程中有一些零星的看多,但被主流看跌的声音所淹灭,人们仍旧习惯于推崇看跌的言论,对看涨的言论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开始出现了缓慢的、曲折的上涨。此时看涨的声音日益增加,而看跌的声音似乎在逆转和减少,两股力量此消彼涨,看涨的声音伴随的市场上涨转化为主流,于是当主流都看涨的时候,市场的价格再一次被推高,推高后的股指伴随着人们普遍的看涨已经达到了上涨的极端,新的下跌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在这个过程中,涨的过程是一个看涨从无到有,然后逐渐强化并超越了看跌取得话语主导权,最后在看涨者的力量取得话语权之后上涨将加速运行,在加速运行上涨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看涨,一段时间的维持或者一定条件的孕育,市场开始转跌。在下跌的过程中,首先是一些微弱的下跌声音的出现,且此种微弱的下跌声音不仅不被大众接受,而且受到嘲笑、蔑视,人们不愿意接受这种看跌的声音。但当跌势逐渐出现的时候,看跌的声音日益强化与加强,在下跌开始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只不过是技术性回调,哪怕下跌幅度大一些,也被主流声音认为不过是超跌,下跌中孕育着真实的机会。于是市场又进一步下跌,此后导致看跌的人大幅度增长,跌速加快,最后在跌速加快的诱发下,人们普遍接受了下跌,而此时也已经到了上涨的初期。整个一个涨跌过程就是一个舆论变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看涨看跌的量的变化和互为交替的过程。
       在极态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行政主管部门、政策制订者会主动推出一些托市的政策,促进市场稳定的行为和措施,特别是市场稳定的措施推出之后市场还不相信,还不接受,还要进一步的击碎市场稳定措施,视市场稳定措施与行为于不顾,人们还相信更恐怖的下跌。同时,很多上市公司也会出现回购股票,或者是采取了一些阻止股价下跌的行为,比如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或者其它的一些类似行为,此时也是一种极态的表现。通过观察这些极态的表现,就可以对市场是否处于极态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而在这个大概判断的基本上,由于这个极态是一个非常不量化的东西,因此,需要制订一种极态的投资策略,根据不同的极态特征制订不同的操作原则和方案。
      我们要耐心等待价值极端和趋势极端相重合的否极泰来前夕。(点击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