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从明朝末年的形势看管理层的价值(1)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0-04-19

在明朝末年中国有三股势力,明朝皇帝,李自成的起义军,还有关外的满族势力,最终是由关外的势力一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分析为什么当时满族军队就十万人,很快就统一了全中国。各种分析都有道理,我个人也看了一下当时的历史资料,最终我认为主要是带头人,主要就是三股力量的领导人的能力,境界,胸怀,差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明朝的皇帝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是集腐败之大成,否则也不可能有李自成那么多的起义军。对明朝皇帝德才最经典的一个评论是由明朝武将祖大寿说的一话,祖大寿二度被清朝俘虏,第一次是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不得不投降,这次投降实际是诈降,他排脱困境后很快就逃回了明朝。又继续做了十多年的抗清工作,第二次被俘是十多年之后,与洪承畴一起被俘虏的。被俘后,清朝统率皇太子热情地邀请他继续投降,当时皇太极对祖大寿说道:“虽说兵不厌诈,但是你十年前投降我,然后又回到明朝,本来你在我名下已经失去了信誉。十年后我再次俘虏你,我还是诚心地邀请你投降,我不计前嫌,你愿意投降我还是会优待你的。你就不要硬冲好汉了,还是投降了吧。”祖大寿听了这么一段话,思考片刻于是决定投降。身边的洪承畴非常愤怒地骂道:“你这个背叛国家,没有骨气的家伙”挨了骂后,洪承畴说了一些心里话。他说:“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在辽东打了十多年的杖,抗清抗了一辈子,我们终究是皇帝不做主,我的老师袁崇焕才能过人,结果被皇帝处死。我们这些人又怎么能改国家的命运呢,皇帝不做主有什么办法呢”。
    李自成的部伍很庞大,因为老百姓的生活太坚苦了,追随者非常多,李自成也很快攻打了北京,占领了北京,然而李自成只有阶级利益,进城之后,大肆杀富人,杀官员,要求官员和富人交出财物,李自成没有更大的国家意识,没有意识到危机没有解除,满清还在关外,他只有阶级利益,只知道杀官员和富人,对吴三桂的家人也进行了抓捕,李自成表现出来的是他根本没有把握住当时中国的时代脉络,根本没有对复杂的军事政治形势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向吴三桂那样的重要的军事将领在关键时刻他没有一种系统的招伏策略,只知道领兵去追杀,结果成就了清朝。所以明朝的灭亡在于明朝皇帝的腐败,李自成先胜后败,在于李自成根本上缺乏政治远见和更大的才干,他只是盯着自己的阶级利益,只知道推翻地主阶级,对形势没有全局性认识。
       反观满清的统率黄太极以及父兄,虽然是一个小民族,而且处于关外,心胸非常宽大,洪承畴被俘之后,决食若干天,皇太极苦心劝降,洪承畴不仅不降,还破口大骂皇太极,逼得皇太极没有办法,最后使尽了各种各样的手段,野史上说,皇太极甚至派了自己的老婆去引诱洪承畴,正史上说是在一系列的软磨硬泡下,洪承畴最后叹了口气说,皇太极才是真正英明的圣人,最后接受了投降。皇太极对洪承畴提出的很多策略完全接受,皇太极他们入关多次主要目的是抢东西和杀人,常常是抢走东西把人杀光。对于这种行为洪承畴提出了坚决的反对意见,要求入关之后不许抢东西,不许杀人,明朝的官吏只要不反抗就要留用,以安服人心,获得更多的拥戴。而且洪承畴建议满清统治者们要学习汉语,要学习儒家经典,这些对于满清统治者,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但是为了统治统一中国,满清统治者主动学汉语,主动学习汉文化,可以看得出,明朝被清朝取代,主要还是满清的领袖人物有更大的政治远见,政治抱复和胸怀。并且更值得一提的是满清的统治者本身都是武将,在那个靠刀枪说话的时代,这些人都是从坟堆里杀出来的,他们本身也有军事经验和才干,不像明朝皇帝没带过兵打过杖。
    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的走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一方面是由客观形势所创造的,但是最终的走向是由某个领袖人物的胸怀,境界和能力所具体领导的。这就跟公司的价值有类似性,公司的价值是由行业的形势所决定的,是由行业的竞争结构,需求特征等等基础性决定的,但是他具体的走向,在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中哪家公司能够倔起,主要是管理层和能力,胸怀,品德,境界所决定的。管理层要对形势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容得下人,更重要的是要有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就像皇太极本身就是一个武将,他就是打过仗的人。所以领导人有胸心,有境界,有容人的,最根本还要有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自身企业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对几个酒类上市公司尤其高端酒类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的分析。我感觉因为酒类企业具有先天竟争优势,他就是天生的成长性企业,他的优势表现在生产工艺非常简单,而且不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重大的投入和创新,事实上创新对于酒类企业毫无必要,主要就是靠经营能力和品牌运做来推动发展。酒的需求也具有无限性,很多人说高端白酒不宜健康,很快会被淘汰,这是一种过分担心的表现,酒是一种几千年的东西,所以他继续存在几千年没有问题。下文我会对几个酒类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