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基础经营特征、预期与银行股的投资价值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0-02-01

判断一个行业是否低估,首先要提炼出这个行业合理估值的标准。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合理估值的依据来源于这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经济特征,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特征。一个行业给予多少倍的市盈率是基于这个行业的最基础的基本经济特征。比如钢铁行业从来的估值都是不高的,这是因为钢铁行业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强周期的影响下,拉低了其行业估值。某些稀缺资源公司以及机场,港口类公司,他们的估值会高于钢铁行业,原因在于这类企业基于资源的垄断性使得他们没有竞争对手,自然垄断先天就排除了大量的竞争者,自然垄断就是这类行业的经营特征。
    回到银行股上来,我们要确定银行股多么高的估值水平和市盈率水平是合适的,先要探求其经营特征,竞争结构,需求  结构等等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特点,在根据具体特点的优劣势,确定银行业的正常估值水平。银行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有:
       第一,需求的无限性。需求是企业成长最原始的动力,在一个巨大需求支持下,这个行业内的企业才能存在和成长。银行业就具有这种特征,市场经济出现之后,银行业的发展没有尽头,并且需求还是日益增长的。人类历史已经证明,社会总是进步的,财富总是增长的,在这个趋势下,银行业的需求是无限性的。这个特征就决定了银行业在需求增长过程中不断成长。其次,银行业的经营特征中是以服务为主的,我们说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很难取得长期稳定增长。制造业的风险往往相对比较大,非制造业,服务业是相对容易形成稳定成长,银行提供的是服务,是一种非物质的商品,使得在银行的词典里几乎没有供货商和库存这两个名词和概念,从而大大简化了银行的经营复杂度,有利于银行的成长。纵观中国股市开张以来,从银行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银行10年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这反映出,在中国现阶段,整个银行业处于成长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会非常长。银行的经济特征还包含了一种制度进入壁垒,银行涉及大众利益和公共利益,在世界各国对银行设立的条件比一般企业要高,在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和进入壁垒更高,这也为银行企业避免更激烈的竞争创造了条件。总而言之,在银行业,具有出现成长性公司的经济特征和基础经营特征。我们说一个公司能不能成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命中注定的,努不努力不是能否成长的首要条件,首要条件是基础经营特征中是否包含着有利成长的基因,这种成长基因凌通总结认为:一个就是需求足够大,第二就是进入壁垒,避免大量竞争者进入导致每个竞争者都吃不饱。第三,还包括生产工艺简单,不依赖于复杂的科技,不需要不断的技术投入,研发投入。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银行业具有成长性。
       银行股在经营中的劣势主要表现在高负债和资产长期处于风险之中。
       高负债不必论述,银行的90%放贷资金都是通过吸收存款方式从公众手里集中起来的,这种高负债所导致的结果是银行业也被称之为脆弱的产业,因为90%的经营资金是借来的,如果有10%的放贷资金收不回来,银行就已经资不抵债了,银行的经营脆弱性是与其经营模式所决定的。如果银行想获取利润,就必须放贷,而放贷就是将自己掌握的大量现金交给别人使用,在别人使用过程中,银行按年收取利息,并根据利息的多寡来计算利润,而在计算利润的过程中,在别人手中的现金一直处于风险中,而其计算利润的过程中都有个假设前提,就是那部分资金能够如期还上。但事实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贷款必然能够收回。这也就是说银行的假设是不完全符合事实,于是,银行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被揭示,体现和表达。这种缺陷和特殊情况,使得银行的盈利并没有反应背后可能的风险,这个原因也许就是全球范围内银行股的估值偏低的原因,这个原因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长期存在问题,因此,银行股的估值偏低有其合理性。银行股的盈利没有反应贷款坏账的风险,于是,只能给予银行股低估值。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银行股估值,基于它的经营特性,只能是低市盈率。
       那么多低的市盈率才合适呢?一个行业的市盈率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其经营特征和风险度,另一方面还决定于成长性。通过凌通的统计,历史上,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10年中,都维持了20%的利润增长,或者进一步的保守处理,银行业每年实现15%的增长是较为切实的。再结合其经营特征,把其15%的盈利增长作为其市盈率水平,既能够反应银行业的成长性,又能反映其金融行业的特殊风险特征。所以15倍的市盈率水平既低于其他行业,又反映了其成长性特征。
       更进一步看,银行放出的大量资产,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真实风险,在凌通和所有上市银行进行调研后,得到银行一致回答是:银行业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兴衰,在根本上决定了其风险度,一旦宏观经济出现风险,那么银行业的风险也极具增加,如果宏观经济保持稳定,那么银行业将维持过去所形成的成长性和低风险。因此,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实际上就转化为中国宏观经济是否会发生严重大幅度的倒退和危机。现在看来,凌通认为,全中国发生这样风险的局面可能性较小,或者说,银行业不至于形成恶性风险。历史上中国整个银行业的危机发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国企制度性破产,那个时候,所有银行都几乎资不抵债,目前,我们并没有一个能制造和10年前那个恶性风险的危机所相当的背景。如果银行整个行业发生问题,那么恶性影响会波及到整个社会经济,社会稳定。所以从中国国情来讲,从政府去年对房产拯救的行动来讲,因某个行业把银行拖垮的可能性小。
       银行的基础经济特征综合的看要比很多制造业公司、周期性公司优秀的多,而银行的高负债和通过放债获利的特殊经营模式中所包含的特殊风险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易轻易暴发,银行遭遇危机一定是因为宏观经济面倒退或者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才会让银行业整体出现问题。这种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问题我们一方面不能排除,但另一方面发生这种问题的难度非常大,这种问题并不是轻易地、频繁的可以发生,以2008年为例,全世界都陷入了困难,中国的整个经济环境也明显地出现了相当的震动,但最后仍旧回到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凌通认为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肯定会有一些波动,但是重大的、全局性的动荡不会轻易发生。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低预期所导致的银行股的低市盈率可能使银行业的投资机会明显增加。
       预期在投资实践中对未来回报的意义丝毫不比基本面次要,未来的投资利得是基本面超预期的结果,凡是不能实现超预期的变化的基本面变化都不能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股价的上涨是真实的基本面变化超越了市场预期的结果,没有超预期就没有真实的股价变化,低预期是产生超预期的较容易方式,很多真实的价格增长都是在低预期的基础上产生的。目前银行股的预期是否处于低预期状态不好明确,但是,银行股的预期整体不高。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复杂性使得银行业的预期不高,而且人们担心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不确定会拖累银行,人们对银行的未来出于一种茅盾和略微担心的状态,这种担心导致了很多银行股的市盈率只有十倍多一点,如果一个近十年来利润增长平均维持在20%的行业,目前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只能说明市场对这一行业的预期较低。未来如果银行业果如市场所料受到了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影响出现了经营衰退,那么由于低预期已经提前反映,到时股价将会以相对适当反应这种变化。假如未来银行业不发生市场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银行业将会以一定条件和事件为诱因修正这种低预期。因此凌通认为银行可能有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