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近期不成功操作的反思与总结(下)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0-01-26

其二,过多的股票不利于深入地理解和研究。我长期信奉集中持股,我历史上曾长期只持有两到三只股票,但近期有所扩张,持股数量增加到五到六只,增加了一倍。这种增加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期间我曾经同时持有伊利股份和中国平安,两家公司同遇危机,使我很困难,因此我要适当增加一些股份。另外一个方面,前段时间我在凌通论坛上面也跟网友讨论过集中和分散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也发现,适当分散也是必要的,所以我近期就扩张了一些股份,但是这种扩张之后,我发现对某些股票的基本面情况的了解程度有所下降,毕竟增加了数量,数量的增加似乎是分散了风险,但是实际上我们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深入地知晓企业的基本面。比如历史上我曾经持有中兴通讯,有一年中兴通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股价从30块钱跌到了25,跌了20%,这时,法国巴黎银行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兴通讯的股价还会大跌,给了非常低的评级,有人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问我巴黎银行的报告是否值得参考,我当时看了那份报告冷笑一下,认为巴黎银行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公司的基本面。我用常识向朋友简单介绍了中兴通讯的一些值得重视的情况,朋友也很快认同了我的观点,事后中兴通讯根本没有按巴黎银行的分析走,最终持续上扬。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对中兴通讯非常了解,从国家产业政策到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的商业特征,以及企业中短期的未来都非常了解,所以随时都能知道股价是否危险、是否安全,以及未来怎么样,或者说对股价大幅下跌也不觉得有什么危险和压力,这是因为对基本面了解得非常深。现在随着公司股数的扩张,我感觉对具体公司的了解深刻有点下降了,比如说伊利股份,伊利股份现在把早年不正常的低毛利率修正过来了,现在我似乎并没有跟踪它的这种变化,事实上对这种变化的预期我在两年前专门写过一篇报告,但是后期没有持续的跟踪,所以造成了不基于很详细的中观乃至于微观基本面进行的操作,这就给我一个反思,就是深入地了解基本面决定了不能够过度分散。深入的了解基本面与过度分散是矛盾的,看似一分散投资风险就没了,实际上过度分散会引入风险,引入的风险就是你不能够深入了解基本面所导入的风险,对基本面的深入了解就能够避免风险,对基本面的深入了解就可以提升操作质量和选择的质量,为了保障这种质量,内在的就不能够太分散,所以这是我的第二个看法。
       同时我也最终认识到,操作买卖的质量,并不是买卖本身的技能,而是根植于你对基本面的把握和了解,对基本面的熟悉和了解,是判断价格是否高估与低估的关键决定因素。在我最近一断时间呢,特别强调对价格高低的判断以及把握价格变化中的机会,那么把握价格变化中的机会的依据是什么呢,并不是说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价格本身就能把握价格变化,而是要靠对基本面的全面了解、深入了解和独道了解,越了解基本面,对高估和低估的判断质量越高。在投资实践中,了解基本面并不是投资的全部,了解基本面是为了判断目前的价格是否低估,是否高估,该买还是该卖。而该买还是该卖这个问题也只能通过对基本面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来判断,也就是说,估定企业的价值之后,并没有完成全部工作,还要拿着这个估值和价格来进行比较,而在跟价格比较时,你所得出的比较结果是否正确,完全依赖于你对基本面的了解程度。毕竟价格是一个客观的市场状态,而你估定的内在价值就会存在误差,你估定的内在价值误差越小、正确率越高,你的判断质量也就越高,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特别强调的是把握价格变化中的投资机会,以及很多投资机会是价格波动创造出来的,这一观点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什么样的能力是把握这种价格变化导致的机会的依据呢,就是对基本面的深入了解和估值。所以回看半年内我思想的转化,我继续强调要关注价格,要买低价格,很多机会是价格变化导致。但是今天我也认识到,这种对价格波动的把握更是由,而且只能是由对基本面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的,这个观点我很早也认识到,但现在更强烈地认识到。在两次不成功的操作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对基本面的中观和微观变化关注不足造成的,这种关注不足是我对成长投资向其它模式变革过程中,忽略了成长股的基本面所导致的,今天必然的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出现后,我再次反思,一方面继续变革,但另一方面,要渐进式变革,要在强调价格、强调波动创造机会的同时,更要比过去更加重视基本面。不否认波动创造价值和机会,但把握这种波动的机会更依赖于对基本面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