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难以理解的价值投资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12-08

08年12月2日凌通与上市公司调研网的吕先生一起参加万通地产的股东调研会,在会议结束后,有两个非常不理解的问题,经过三天的思考仍旧不得其解,为此凌通把这两个问题拿出来,希望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答案。
       2007年9月万通地产增发,有多家大型投资机构进行认购,共融资15亿元,增发价30元,后来由于有10送5,机构成本是20,增发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冯伦经谈判达成一致,大股东必须承诺未来的减持价格要高于本次增发价的40%,。这样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定向增发的机构成本是20元,大股东最终的减持价格是28元, 2008年6月万通地产招开股东会选举在本次增发过程中认购800万股的某券商的总经济师为独立董事。
       这样这家券商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增发价成为拥有董事席位的股东,这个状态其实和巴菲特非常类似了,通过大比例持股成为公司的董事,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可以在任意时刻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经营信息,这是投资人梦寐以求的一种状态,多少人想得到这种状态。然而08年9月解禁后,短短2个月,这家证券公司在万通地产派出的独立董事申请辞职,万通地产被迫提名新的独立董事。辞职的原因是在增发股解禁后从9月到11月的两个月后,这家券商全面清理了自己的股份,而在这段时间万通地产的价格是最低6元,最高8元,换句话说,这家券商亏损了60%后,干净利索地离场了,这就是凌通不理解的一个问题,这家券商为什么要买万通地产呢?如果说这家公司有核心竞争力,那么一年后这些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了吗?
       公司为这家券商所提供的独立董事名额是多么稀缺的资源,对于投资人多少想得到而得不到,这家公司也并不在意这种资源,他卖出的理由是什么?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在07年的9月也就是大盘指数在最高时信心是非常充足的,他确信持有万通地产是可以获利的,否则是不会参与认购的,而在2000点之下,在万通地产接近净资产的位置,可以推断出这家券商是极端不看好这家公司的,认为万通地产在6、7元时还有更大的风险,逃离才是更符合他经济利益的行为,否则他就不会卖出,并且辞掉了独立董事。他们对万通地产的未来判断是依据什么做出的呢?如果能把这家券商操作万通的买卖心理决策依据全面提供出来的话,对于研究分析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方式是很有意义的,也对于中国机构投资者所奉行的价值投资有很大帮助;另一个令凌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次股东交流会现场,万通地产的总经理无可奈何地说,基于对行业和对公司前景的判断,他本人用自有私人资金,在股价跌到13元时大量买入万通地产,然而在他买入之后,股价又跌到8元,把万通地产的总经理套在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上。在8元时,这位总经理再次以8元买入,最终的结果是目前万通地产的股价在8-9元波动。
       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是万通地产总经理对万通地产基本面以及行业趋势和公司价值度的真实理解,绝不比任何一个研究员和分析师差,甚至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位总经理是全中国最了解万通地产内在价值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有其它意图,此处按照一般常识来说的),然而他的买入行为被市场强有力地证明是一种错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是这个总经理的判断不正确呢,还是市场不正确。这两个问题具有排它性,要么是总经理对自己公司的判断不正确,要么是市场不正确,两者选其一,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如果是总经理是正确的,那么也说明一个事实,价值投资者所信奉的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整体是对的,但它并不是永远价值和价格是一样的,在有些时候价值和价格完全不粘边,更进一步地引伸,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认定低估并买入的时候,常常被套,因为决定短期价格走势的力量并不是完全由价值决定的,在某个疯狂的极端,价格的具体走势,往往是由错误的力量掌控着,价值投资者最终能够获利,只能是靠时间的推移让错误的东西自然消失,短期来看,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操作水平都是很臭的,比如近期全球的投资人都在为巴菲特的公司会不会引发公司破产而倍加担心。
       以上两个问题,大家可以共同思考,特别指出的一点,在总经理买入的时间段可能正好是券商抛售的时候,总之两者的行为必有一个是正确的,到底是谁正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