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危机中的乳业调查报告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10-06

9月末,凌通与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分别进行电话交流,表达想去企业了解情况。无论是伊利还是蒙牛其工作人员都直截了当地表达:“目前企业所有的资源、人员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危机处理中,企业目前没有精力来接待投资人,企业只能按照法定法则发布一些进展公告,即使在一段时间之后,企业也无法组织专门人员接待投资人。”当问及两大企业对于该事件长期影响的评估以及事件的走向时,他们都表示:“目前事件最终是否终结,以及事件最后以何种方式终结都不清楚,因此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公司没有办法做出评估,因为现在做评估各方面数据和依据不足,且事件还处于展开状态,加之现在企业没有精力评估本次事件的深刻影响,现阶段处理发生的具体问题,占据了企业的全部精力。”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转而改变了访问方案,由访问企业变为直接访问消费者、超市、奶农、奶站、经销商和工人。
   以下三点是凌通对超市,促销员访问后形成的直观认识。
   第一, 人们对产品安全度的担心和恐惧因为价格大幅下跌而退到次要地步。
   蒙牛和伊利都推出对八月份库存积压液态奶的大幅促销,买一箱送一箱,在这一政策推出的时候,出现了抢购和买不上的情况。而很多人听到消息后,赶往超市。而在一送一把八月份库存推掉后,又推出一送0.5,这个力度相对效果差一些,没有形成抢购,但是有力地提高了销售回升(但是也没有回到出事之前)。此种情况在一些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是类似的。与一位工作人员交流后,工作人员认为:中国人的消费水平还是很在意金钱的,在中国人的消费优先级里,便宜是一个很重要的法码。人们对产品安全度的关注,担心和恐惧因为价格大幅下跌而退到次要地步,当然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息:“国家暴了光,企业加强了质量,现在所售的东西的确没有问题”这就是中国的国情,食品安全以及对健康的关注,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是绝对的东西,一定方式的打折降价对消费者能够起到作用。
   第二, 企业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看清事件的走向
   有几家奶粉企业由于存在着问题,所以销售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有些超市还摆放着他们的产品,也有促销员。但是目前销售几乎是个位数,所以促销员不可能有提成,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稳定队伍,从九月份开始,未来三个月,促销员的工资按八月份发,这样就保障了促销员的利益。所以提供三个月的保护,通过和促销员交流得知:企业希望通过用三个月的时间看清事件的走向,企业通过对这三个月的观察,才能了解这次事件的真实影响,企业了解了真实影响后,才能做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换句话说,受损企业对行业未来的判断,尤其是具体情况的判断需要有二到三个月的时间做一个细致的精确决定。目前,对行业未来的基本把握,企业也是没有办法精准的判断。这是凌通认识到,最近国内国际的研究机构,纷纷提出了此次事件对具体公司的非常精确的分析,这可能不客观,因为现在连企业都不知道具体的影响情况,企业还没有提出一个真正的中长期策略,因此目前所发布的一些所谓精确研究报告,很难说是客观的。
  第三, 主要乳业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对企业充满了信心
  在所接触到的至少十个销售人员,他们都不认为这个事情能让企业彻底失败,(个别人对事件可能带来较长时间的影响表示担心,认为可能跨年,举出了当年雀巢奶粉含碘超标的事件)。他们对这个事情会过去表达了明确的判断,他们自己在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责任上完全和过去一样,非常认真地工作着,没有看到对企业未来的怀疑。尤其是大品牌这种坚定的信念,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强烈的,其原因可能是企业做了一些思想工作有关,但通过察言观色看,大量的工作人员军心稳定,信心充足,也不是完全的假象,能够感受到她们是发自心里的。他们有的工作人员也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基本态度就是不能在这个地方抛售,事情会过去,企业的前途很确定。问她们为什么?她们的回答也没有什么明确的道理和理由,只是认为事情会过去!
   国庆期间凌通走访了在呼和浩特和包头的奶农、奶站并走访了位于包头的蒙牛和伊利的工厂,以下内容来至于对奶农、奶站、经销商和工人,
  经营商认为:此一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从根本上讲,安全隐患问题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解决,加之企业为挽回声誉所做的促销活动都将使消费者受益。企业的品牌再生和恢复比新品牌的初建要容易的多,但在恢复过程中,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是不可避免的,总体上企业品牌得以恢复是确定的。关于恢复时间长短,经销商认为关键是国家在这一事件上的尺度和把握,如果政府持续扩大揭黑范围,把问题扩大到所有食品行业则会使企业的困难更大一些,如果政府已现在的问题为终止,并向市场传递一些积极信息,市场恢复可能会快一些。事件最后的终结,其实主要在政策,不在于企业,甚至也不在于消费者,政策的引导是关键要素。
   奶农认为:行业问题的存在是普遍现象,有些人甚至在饲料中加了某些东西。一个拥有20头牛的小农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已经损失了1万元,因为当时没有人收奶,所以牛奶全倒掉了,或者以4毛一斤卖了,在国庆节市场的价格已经回归正常,收奶量已经达到70%,达不到100%,一是因为质量要求高了,同时企业也消化不了。
   奶站认为:开一个奶站需要投资还需要公共关系,还需要上下活动,交奶时企业说你合格你就合格,说不合格就不合格,没有说理的地方,奶站希望由政府负责检测质量,由第三方决定奶的质量,企业定的太随意,冬天奶少企业不查质量,夏天奶多,企业就严查质量,目前奶站50%到80%的牛奶可以交到企业里,还有一部分就没有买家。
在调查时,发现有很多送奶的车是从几百公里外赶来的,而且车队特别长,表明现在奶站卖原奶确实很难,虽然国家也有政策,但原奶并不是100%的能卖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