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业绩下滑不意味着内在价值贬损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5-30

 5月29日下午,凌通价值网的价值茶馆首次进行讲座,在茶馆里大家情绪高昂,交流热烈。其中,凌通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在四川大地震后,因灾受损的公司如果股价下跌,那么对于那些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可能是买入机会,此一观点立即引起凌通价值茶馆内部激烈的交流和辩论。在交流和辩论过程中,大家都是一致认同的,因地震受灾企业的业绩肯定会不如往期,因为业绩必然下滑。对此,凌通认为,业绩下滑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内在价值的减损,以下是理由:
  在凌通所著《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这本书中,我们提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长期经营利润的累计,然后适当折现。企业价值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累加,并不是由某一年的收入变化唯一决定的。某一年的收益变化放在一个长期收益的累加和中实际是非常微小的,甚至于某一年的业绩变化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美国麦肯希公司的研究员认为,全世界的投资人都有普遍短视毛病,特别容易放大眼前事件和当期业绩变化对内在价值的影响度,而不太愿意用长期盈利的累加和来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现实的例子,其实也很多,比如券商股,比如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因为某一年的业绩暴涨,股价也同步暴涨,这实际上就是太过看重当期业绩对内在价值的影响。内在价值是企业长期经营能力、长期经营利润总额所决定的,除非地震彻底震垮了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力,毁灭了企业的长期经营要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内在价值才会受损。
  那种仅仅是一些厂房、车间等硬件资源受到了损害,这不足以构成对优质企业核心资源的损害。这种损害只能使得当期现金流受到打击,而不对内在价值有重大影响。更进一步的引申,凌通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范畴内,对于某些优质企业,厂房、车间、现金等资源并不是构成他核心内在价值的关键要素,核心内在价值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经营能力、品牌、服务等软资源。
  常看年报的投资人可能会注意到每年有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很多非经营性损益,公司因为处理一些库存积压或者是处理一些资产,会导致几千万的资产损失,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基本上是很平常的事。目前四川地震对某些上市公司损害其实性质上就是一种非经常性损益,只不过是地震灾害太残酷,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大的影响,实质上地震并没有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