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CCTV《对话中国股市》激辨是否应该救市?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4-14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中国当前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展开对话,凌通作为现场观众之一,全程参加了这个节目。这次节目的精彩程度可以用录制时间来说明,本来节目组计划七点开录,九点半结束,但最后的结果是七点开录,十一点才被迫结束。本节目计划在本周日播出。

    

 (本文作者和水皮先生交流投资认识并就政府是否救市进行沟通)  
以下是对话现场嘉宾的部分观点记录:
      金岩石先生:我们是否承认虚拟财产是重要的个人财富,以及我们是否承认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这两个问题是股市能否被恰当的有效管理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如果我们认为,虚拟财产是真实的财产,那么,在这个虚拟经济出现了大幅波动,大部分的财产受的损害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虚拟经济和虚拟财产只不过是个数,他们的高与低也仅仅是一个虚拟的数,那么,显然也没有必要为这个虚拟的财产涨跌而在意。就总的观点,我是主张虚拟财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最重要的财富,而虚拟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形态。因此,在市场发生某种重大变动的时候,政府有所作为是可以的,是应该的。就具体手段而言,不外乎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增加多元资金入市,所谓节流并不是说可以直接限制大小非上市,事实上我们已经没有权利限制大小非上市了,因为在股改过程中我们已经与大小非签订了契约,拿到了大小非支付的对价,大小非已经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流通权。如果我们限制大小非,实际上是我们在摧毁市场经济的基石。节流的办法就是,我们是选择大小非上市优先,还是新股发行优先,我们终究要意识到两个同时优先是不可能的,要么让新股发行为大小非让路,要么两个人都争这个独木桥,其结果不言自明。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政府可以决定的,应该由政府决定的。

沙黾农:股市已经是民生问题,与吃住行一样重要,股市已经是民生问题,现在股市暴跌,民生已出了问题,政府有所作为是理所当然。

钟伟:市场终究有市场的基本规律,市场下跌了,股民赔钱了,这个并不是政府必须干预市场的必然条件,如果说在未来政府把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明朗下来,把一些让市场恐惧和担心的问题公开告诉市场,比如,大小非减持有节奏,新股发行的节奏告诉市场,这些都是有必要的,这不属于救市,这是管理层正常的工作。但是,绝对不能搞那种人民日报发社论,新闻联播发评论,领导人讲话的救市,那种做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终究我们应该意识到下跌有下跌的理由,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而国内经济也难维持更强劲的增长,虽然我还并不存在更大的基本面问题。投资人应该自己照顾自己的投资组合,不应该寄希望于别人和政策。


(本文作者和水皮先生交流投资认识并就政府是否救市进行沟通)

机构代表王先生:政府救市可能会出现张飞绣花的效果,政府一方面有没有救市的意愿和救市的必要,这是个前提问题。但另一方面,政府有没有救市的能力和技巧更重要,530以及历史上的政府救市政策已经表明,目前政府还缺乏驾驭市场的技巧和能力,决策层群龙无首,谁是证券市场的真正管理者很难明确,所以,决策过程复杂,决策前后矛盾并不是偶然的,政府的最终救市可能出现的是一幅由张飞绣出来的美女图,越救越乱。

金岩石: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提出的口号是先救市、后改革。先让市场稳定住,先别让市场崩盘,然后马上进行改革,他的改革思路是把分散的管理机构统一的一起,走管理机构专业化、集权化和集中化的道路,而事实上,金融管理机构集权化、单一化是包括英国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目前的管理思路和改革原则,现在,我们中国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高度集中高效的管理机构,让金融市场在一个思维支配下运作,现在证监会管股市,财政部也能影响股市,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发改委都能影响股市,这种政出多门的管理体系本身就不利于中国股市。我们要全面的制度性变革,创造一种更有利市场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更深层次的救市,集权化、集中化、单一化的管理制度是改革的方向。

吴晓球: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是中国发展的关键,而一个现代化的资本市场是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的核心,我们的观念是市场上涨有风险,而下跌就是安全。因此,怕涨乐跌,对下跌冷漠不管,对上涨强势干预。美国则相反,美国的管理层怕跌,一旦市场下跌他就会主动干预,而市场上涨他并不过分干预,因此,美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资本市场。对于目前有些观点和有些做法我感到这是在歧视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太冷漠了。530时中国资本市场温度太高,气温达到40度以上,所以政府开开空调,释放冷风,这是对的,但是,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还开空调就令人费解了,目前股市的温度已经变冷了,你还在那开空调吹冷风,令人费解。现在的政策应该让市场暖和起来,批基金不能让市场暖和起来,基金只是一个支节问题,是有一系列原因让市场冷下来了,要系统的解决。

投资人:市场是下跌了,下跌的理由也不复杂,和他上涨一样,现在市场有点超预期下跌,确实没想到,但是股市本来就很简单,跌完了涨,涨完了跌,现在也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危机。

凌通(本文作者):我们带去了两个观点,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均没有表达,列出供大家参考。
      不救论的观点有明显悖论
      市场机制自动调节,政府不应干预、以及中国股市合理价值为3000以下,是不救论的主要观点,但两个观点存在鲜明的悖论。二者不能同时成立。如果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股市处于正常运行中,且3000点以下才是中国股合理价值,则必然不会出现6000点。
      6000点的客观出现证明,要么中国股市的价值中枢不是3000点,市场机制没有失灵,要么证明中国股市的市场机制失灵,把3000错误定价为6000点,不论怎么,二者不能同时成立。就此疑惑请不救论者解惑!?
      在高估状态下,崩盘不是市场运行的唯一路径!
      6000点中国股市确有高估,确实存在着压低估值的需要,因为高估,一定要回归,这是价值规律决定的。但从高估到合理估值有不同的路径和过程。路径上的多样化以及非直线化、非跳楼化是价值规律所允许的。当估值过高时,价格快速以直线方式回归价值,其结果是立即让泡沫破灭,股灾发生,股民破产,与利益相关的产业界、金融界受到深刻影响和强烈冲击。这是一种硬着陆的方式,这种高估后的着陆方式在世界上发生过,1929年的美国股市和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市场曾发生过,其可怕的影响,无人不知。
      另一种着陆方式是,股价从高位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波动回归合理,在这种较长时间反复波动中,市场有涨有跌,有上升过程也有下跌过程。上升与下跌交替多次,最终实现合理估值,这是一种和谐的、温柔的,对各相关方利益影响不大的回归。事实上股市出现高估甚至是较严重高估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情况,有较多的高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无声无息地被化解掉了。值的一提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强烈地希望在本国股市高估时实现软着陆,强烈避免硬着陆。这也是由规律决定的,因为没有一个政府愿意看到自己的经济因股市硬着陆受到影响。
      现在中国股市似乎要选择硬着陆,不断地直线下跌这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从规律上讲,在高估时可以通过较长时间波动,反复涨跌实现损害不大的软着陆。为什么中国股市越来越像是要直线或跳楼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