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不如守,卖不如买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2-25
不论是春节还是元宵节,A股市场都不是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的,持续一个多月的下跌使得投资者人心慌慌,提心吊胆,巨大的恐惧笼罩着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投资人该怎么办呢,是走还是守,是卖还是买?凌通认为走不如守,卖不如买。理由如下:
一、宏观经济回落,大小非减持,市场估值过高,海外市场动震,这些真实的不利于股市的因素与在一定点位发生反弹并不矛盾。并不是宏观经济回落,大小非减持,市场估值过高,海外市场动震,市场就不会发生反弹性的上涨,这些因素不可能让市场单边直线式下跌。这是违反资本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这也是危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些问题大部分早就存在,它们真正的作用是让中国股市结束单边狂牛,让市场进入到一个震荡下行的状态中,正是由于存在着以上问题,市场才从六千点掉头向下。这是这些因素的主要作用,这些因素早在几个月前已经对中国市场的运行方向产生了影响,这些问题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这些问题的影响早已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了。目前很多投资人错误地把这些问题当成新生的利空事件,这是不正确的。
但是在一个下降通道中客观包含着上涨,不管是有多么严重的利空所导致的下跌,他的下跌过程中永远都会有上涨趋势存在。而且这些下跌中的上涨常常还不是一次,所以宏观经济回落,大小非减持,市场估值过高,海外市场动震,这些真实的不利于股市的因素与在一定点位发生反弹并不矛盾。
二、阶段性政策底已经出现,主流资金不会违背政策意图。随着下跌,政策发布了一些利多,可以看出,政策是求稳的,政策希望在这个点位稳住。但是市场却在政策释放稳定意图后更加动荡地厉害,这是否意味着资金和政策的想法不一样,政策会失效呢?凌通认为不会,理由是:一般来说政策救市,也不是盲目地救市,也是对基本规律研究之后才进行救市,只有政策认为客观上存在着救市的成功可能才会救市。救市也得利用基本规律,在本身就没有止跌的内在逻辑,主观地救市是不会成功的。在市场下跌30%的救市是符合市场运行的某种节奏性规律的,现在政策的救市与市场运行的规律是一致的。
当政策出来救市的时候,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基独大的资金结构决定了主流资金不可能违背政策的意图,理由很简单,基金在某种程序上带有行政色彩,基金的成立、发行、日常运行的监管始终被政策所控制。同时公幕基金的股东结构可以看出,它们的实际控制人大部分是国有金融企业,所以基金违背政策是不太可能的。现在之所以表示为有了政策还猛跌主要是市场底形成有一个过程。资金足够大的投资人常会感到,买股票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较低价格买股票,非常难。你挂的高,虽然容易成交,但是价格高了,挂的低了,买不到足够的份额。所以对于几百亿,几千亿的资金来讲,起动行情前它客观上需要一个调整仓位结构的过程,这就是现在市场不断地巨幅震荡的可能原因。目前正在孕育阶段性市场底。
最后在4000点附件,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更有很多具有相对投资价值的公司,因此综合来看,凌通认为走不如守,卖不如买。当然这个原则下还要特别要关注个股,只有个股有投资价值或者有相当投资价值,这一原则才真正有价值,如果没有个股优势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以上观点为凌通主观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