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大跌时,卖出股票远比买入损失更大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2-04
这个标题既是杰出投资人彼得·林奇说过的名言,也是被08年2月1日下跌之后,2月4日大幅反弹充分证实的真理。彼得·林奇做过一个数据对比:在1940年给你100万美元以三种方式买入相同的股票进行投资,第一种方式,把这100万美元在1940年全部买入道琼斯的成分股,第二种方式是,从1940年开始,每年的1月1日买入10万元的道琼斯的成分股,第三种方式是,每当道琼斯指数下跌10%时,买入10万元的股票。最后三种方式比较的结果是在指数下跌10%买入,其回报最高。这个事例再一次地证明了,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是买入而不是卖出。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对大部分投资人来说,他的行为恰恰是相反的。这也可能是大部分投资人亏损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在市场下跌时买入股票更有利于投资人的利益。以下是凌通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当市场不断地下跌的时候,尤其是在持续下跌之后,又出现了快速猛跌,这往往是投资人疯狂卖出股票的时候。股市连续下跌,就其本质来说,实际上是风险释放的过程,市场跌的越快越猛、越急,实际也是风险释放的越快、越猛、越急,当快速猛跌出现的时候,其实股价中所包含的风险被快速释放掉了,相对来说,这时的股价已具有了某种安全性。由于它已经具有了相对安全性,因此,这时卖出股票必然是错误的。彼得·林奇对此专门说:“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的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非常之低。”
但是为什么大家在客观上已经释放了风险之后,往往更多的是采取卖出呢?这是因为人所固有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一般来讲,当下跌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卖股票,随着股价下跌10%,这时人的心理会因为现实的损失产生逃离损失的愿望。当股价进一步下跌到20%的时候,这种因为资产损失所造成的逃离愿望会进一步加强,当资产产生30%损失的时候,做为人,他的心理特征决定了首先支配他行为的是对损失的惧怕以及对进一步损失的担心,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在资产下跌30%之后,资产是否已经相对安全了。于是,逃离损失的强烈愿望常常成为一种不可控制的行动。
可以看出,当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一方面,客观上股价风险被释放,股价变得相对安全。另一方面,下跌在主观上导致投资人因为损失扩大,而产生的巨大的逃离损失的心理压力以及惧怕更进一步损失的心理恐惧。面对由下跌同时引起的两个结果,对于人,人性的特征决定了他更容易被后者所控制,人性在这时,不容易产生理性的思考,而是以减轻心理压力为主要考虑,这就是人为什么会在大跌后,低价卖出股票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凌通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这本书中有详细介绍。这种心理特征是人类的固有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差别只是程度的大小。
当我们认识到股价下跌之后,实际上已经很安全了,正确的做法首先是买入,买入那些你所熟悉的公司,买入优质的公司,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买入的时候,如果你能站在中长期的角度采取行动,那么你的回报可能会更大。有很多所谓的博反弹的投资人,其实他们也是在下跌的时候买入的,但他们一般也赚不了多少钱,主要原因是他没有站在中长期的角度上来考虑买入,他们主要买的对象不是优质股,只是一些短期技术形态跌幅过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