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对市场波动的理解和对企业成长的理解一样重要(下)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12-17

上接:对市场波动的理解和对企业成长的理解一样重要(中)

市场股价波动的规律性直观地表现在,市盈率由低到高的周期性变化,如果我们把市场股价所有年份的市盈率统计下,你会发现,所有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市盈率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接着又由低到高,周而复始不断地轮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不是在低市盈率之后形成上涨,也没有任何一家股市不是在市盈率创出新高之后调头向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把握股价和股市波动的根本手段其实很简单、很直观,只要盯住市盈率就可以了。打开中国股市的市盈率走势图你会发现,几次牛熊转化的实质就是市盈率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由低点到高点,再由高点再到低点。每一次牛熊市的具体诱因不一样,但是背后的市盈率曲线几乎没有差别。所以这种股价和股市的波动如果放在一个宏观的广角上,它的规律性和确定性就是市盈率想钟摆一样波动的确定性。


研究十年后的企业状态和研究思考三五年的股市波动,那个可把握?十年后企业状态其研分析难度,远大于在全世界股市中规律性出现的牛熊周期的可把握性,股市牛熊周期的规律性的可把握性几乎不用费脑子,就拿着市盈率图表和历史上形成的基本变化数据就可以把握,这是真实的,并不难。


导致股市总是周期性牛熊交替的规律性发生,就其深刻的原因,我思考后认为大体上与人性有关,人总是在追求财富,但人在财富面前定期地表现出贪婪和恐惧,每当牛市发生时,总是因为社会大众无条件地超级乐观,创造了牛市并在大众情绪无法继续乐观下去的时候发生了回归,反之每一次熊市的底部总是因为大众的情绪在没有逻辑的极度悲观中所孕育和造就的,人的这种盲目的无条件乐观和无理由悲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人性范畴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所以在人性不改变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特征周期性的波动就必然反映为股市的牛熊交替。人类,无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人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世界各国的股市的波动周期和节奏都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每一个国家的股市结构也是该国家股价波动的根源。所谓股市结构,我讲一个例子,在07、08年大牛市、大熊市交替的时候,中国有个私募基金经理叫赵丹阳,他在3000点时就卖出了股票,然而他卖出后股价又涨了一倍,于是那一年赵丹阳成了中国资产管理界的悲剧人物,倍受指责和批判,之后中国股市大崩盘,由6000点跌到1600,人们又重新肯定了他的价值。赵丹阳在3000点卖出,为什么最后又涨到了6000点了呢,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结构,假设中国有一万个和赵丹阳一样的私募经理,这一万个人都在三千点卖出,那么中国股市也就只能在3000点止步,不会涨到6000点,但事实上只有一个赵丹阳,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股市的基本特征就是大力发展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力量非常薄弱,而公募基金的特征就是钱多力量大,它的想法不像私募基金更加接近价值投资,更加理性,由于公募基金在市场中的份额比较大,市场就受影响更多。还有一种金融结构的概念是,中国发生过股权分置改革,过去只有部份股份流通,每一次牛熊波动的市盈率的框架比较高,估值水平比较高,而且牛市来临时幅度也比较大,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市中所有的股份都是流通的,这样,结构性变化了,就使得中国股市在全流通之后,牛熊周期波动的幅度和空间收窄了,这也是股市结构决定股市周期的一个例子。


因此,人性加上金融结构就决定了股市波动的特征。基于此,我们只需要根据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永远是公开信息,在任何时候,只要你想知道中国股市当时的市盈率是多少,只需要几分钟。所以只要看市盈率水平,把市盈率水平拿到历史市盈率波动区间中对比一下,就会知道投资机会和风险哪个更多。其次也要看大众情绪,波动的核心根源还是大众情绪,大众情绪更是一个直观的东西,所有的大众情绪都公开地表现在证券市场的任何角落,都公开地存在于投资人的身边,只要观察身边投资人的情绪和市场的热情度或悲观程度,就能判断牛熊高低点,接着要对中国乃至你所在地区的股市结构进行剖析,不同的股市结构会形成不同的股价波动特征。


这就是我对股价分析的思考,首先我认为要重视股价,股价的重要性不经成长弱,同时股价的可把握性远比企业成长更容易,最后,具体的把握方法就是看市盈率,看身边人的情绪,分析股市结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