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价值投资的道与德(上)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3-23

道和德一直是合二为一的,但是它们两个字本身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含义,道和德是不相同的。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的规律、宇宙的规律和万事万物的规律称之为道,它包含着客观规律的内含。道是一种支配万物发展,支配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基本逻辑,这种基本法则和基本逻辑,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主观而独立存在的。那么,德呢?德是指人,也就是主观顺应和符合客观规律的一套行为准则。德就是指人这个主观,按照道的基本法则和规律进行行为、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合理的符合道的行为规则的体系。比如,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了,宇宙是在道的支配下自然运行的,宇宙本身就能够自然地往前发展变化,所以,基于这样一个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老子提出“无为”----不要作为就能达到作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主张,人应该充分让道发挥它的作用,不要频繁地干预,不要自作多情地参与。老子所主张的让道发挥功效,无为的这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就是一种德。


道与德一方面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另一方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辩证依存关系。道是德的基础,没有道就建立不起德来。你不能对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你就不能够提出一种符合客观环境的行为准则,德一定而且只能是以道为客观规律和基础的。反过来,德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比如,老子主张“功成身退”,功成身退指的是人,尤其是有了作为的人,应该在成功的时候引退才是符合他的利益的,才是正确的行为。为什么把功成身退作为一种符合道的行为准则呢?他为什么不提出功成前进呢?取得了成就再前进不是更好吗?这是因为老子看到万物都是在它强壮之后就开始衰败,走向弱小,什么东西强壮了就要衰老了,因此,老子提出了物壮则老的万物运行规律的判断。在物壮则老这个基本运行规律上,老子自然地提出了功成身退。如果你不退,那么,你就要衰败了,你就要老了。功成身退这种德,它的基础是物壮则老这个具体的道。德是道的反映,德的任何一种内容都来自于一个具体的道,来自于一个具体的客观规律。二者不能够分开,紧密地在一起,道与德是一体的,那么,这样看来的话,只要认识了道,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有德的人,事实会这样吗?


认识了道的人就比不认识道的人行为更合理,更恰当,也就是认识了道的人肯定在德这方面比没有认识道的人做得好。比如说,某个人认识到,采取损害别人的方法获利,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他就在行为上从不损害别人。某个人认识到了通过损害别人利益自己获利不长久,但是并不是说,他必然地会实行不损害别人的行为,他也可能在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损害别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认识了道,一方面有利于产生合理的行为,但是,并不必然产生合理的行为。正因为存在这种情况,中国古代和现代都产生了一个词,叫作知行合一。所以有知行合一这种说法,原因就是知和行首先存在着不合一的问题。人们知道毁灭自然,过渡掠夺和过渡开发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照样过渡开发,照样破坏生态环境。人不是因为认识了道就自然有了德,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本身是复杂的。人实际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他与大自然有质的一致性。因为人本身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和思维都在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框架下运行,人这种符合大自然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的特征,实际就是大家常说的理性。理性,简单地说,就是人具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和特性。人之所以理性,是因为顺应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理性就是人顺应认识,依存自然规律办事,但是,人是复杂的,人还有除理性之外的特殊性,即人还有主观情感。情感也可以说属于非理性范畴,非理性并不一定是贬意的,并不一定是坏的。如果你没有非理性的情感,你就不会谈恋爱,你就不会孝进父母,你甚至不能交朋友。所以,人的行为的活跃和丰富多彩主要不是在于他是理性的,而在于他的非理性,在于他的情感。对于人类的高级性,人类的情感是最主要的标志。我们说人类是一个高级动物,高级在哪里?并不是理性,而是情感丰富。科学家已经做过实验,有一些非常机灵的狗,它的智力相当于六七岁的小孩,而一些大猩猩也具有一些接近于儿童的智力水平。所以,理性并不是人与其它动物区别的主要因素,关键是情感。由于人有非理性的情感特质,使得人不象计算机程序,不象一个机器那样,安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和规律办事。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人的行为是在情绪,也就是非理性的情感和理性的认识共同支配下进行的。非理性的情感是不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其基础就是情感本身,就是人本身,就是具体人的喜怒哀乐本身,因此,人有时就会不顾道和客观规律,感情用事。


价值投资,其实也包含着道和德的问题。什么是价值投资的道,什么是价值投资的德?那些基本的投资原理,基本的投资规律,基本的估值原理,基本的价值投资判断原则,就是价值投资的道。它属于知识的范畴,它带有客观性。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思考和交流获取的。而价值投资中的德是指我们运用这些通过学习,思考和交流所得到的价值投资基本规律的水平和质量。有德的价值投资者能完全百分之百坚定地毫无出入地应用价值投资的道,在市场高涨的牛市顶峰在极端低迷的熊市谷底,都坚持价值投资的基本规律。如果我们做到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价值投资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那么,我们就是既懂得价值投资道的人,又是一个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价值投资的有德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就是知行合一的既有道又有德的价值投资者。


但事实上,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在价值投资领域,全世界的投资者大部分是道和德不统一的,是一方面认识理解价值投资的规律方法,但另一方面却是在理解的情况下没有完全甚至于非常不完全地进行投资。价值投资和其它的行为有相同之处,但它也有很特殊的地方。相同之处就是干好任何行当,都必须懂得那个行当。比如说,你想当一个好的建筑工程师,你必须懂力学,懂建筑,懂了这些之后,你才可以在办公室里冷静地设计策划,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表达你的设计思想。投资要想取得好成绩,也必须懂得投资的道理和规律,比如什么公司能成长?什么公司是好公司?这和建筑工程师懂力学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投资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你虽懂得这些道理,但要坚持运用这些道理投资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投资是在一个极其不安静,极其复杂和极其让人心惊肉跳的环境中,在极其巨大压力下进行的,这点和建筑师设计大楼完全不一样。建筑师设计时没有人给他压力,他只要把基本知识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只要他学明白了建筑原理就能够设计出好东西来。但投资不是,投资和打仗是一样的,将军不懂得军事学就不能成为好将军,而懂得军事学并不一定能成为好将军。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一会儿是敌人占优势,一会儿是自己的亲密战友中弹身亡,一会儿是弹药不够,一个将军是在极其复杂和极其残酷的环境中,在极其巨大的压力下应用军事学知识。很多将军们并不是不懂军事学,而是不能够在那种环境下保持平常心,平静地运用军事学知识。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平静是将军们最关键的能力,这和投资完全一样。好的投资人最关键的不是他懂得投资的道理,而是他在极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始终能平静看待事情,所以,巴菲特说投资不是一个专业知识决定成败的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