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吸引人的价格是高回报率的前提(上)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2-11

----1978年巴菲特给股东的信解读

一、资本密集但产品无重大差异化的生产者注定将只能赚取微薄的报酬,除非提供供给吃紧或真正短缺的产品。

进入1978年,纺织业仍然令巴菲特头疼。这一年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对纺织业发表如下看法:“纺织业的现况正如教科书所述那样充分地说明了,资本密集但产品无重大差异化的生产者注定将只能赚取微薄的报酬,除非提供供给吃紧或真正短缺的产品。只要市场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就会随直接营运成本而非投入资金作变动。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况正是目前纺织业的常态,所以我们只能期望获取稍微合理的投资报酬。我们希望以后不要再介入这类产业面临困境的企业,但就象之前曾经提到的,只要存在下述前提:(1)该公司为当地非常重要的雇主;(2)管理当局坦诚面对困境并努力解决问题;(3)劳工体认现况并极力配合;(4)相对于投入的资金,尚能产生稳定现金收入,那么,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续支持纺织事业的营运,虽然这样将使得我们被迫放弃其他更有利的资金运用渠道。”

在这一段无可奈何的言语中,巴菲特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在纺织业上所遇到困难的严重程度的深刻看法。由于加深了对纺织业的了解,巴菲特1978年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除非供给吃紧造成供不应求,否则资本密集但产品无重大差异化的生产者注定将只能赚取微薄的报酬”。

这是一个极含价值的观点,资金密集型产业没有长期投资价值,而资金和劳务双密集型产业更没有投资价值。纺织业不仅仅是资金密集型,而且还是劳务密集型产业。对于产品没有办法产生重大差异的资金密集型和劳务密集型产业,它们的前途更加悲观,这样的产业包括家电制造业,甚至还包括汽车制造业。在日本,某一个索尼公司的随身听所带来的利润,不如一家快餐店中的一盘生鱼片的利润,而这种现象其实是产业界的普遍现象。全球产业界已经达成共识,无差异的大规模同质化生产将是一个无利可图的行业,虽然这种无差异的大规模生产是社会所需要的,比如家电总是社会所需要的,但的确全球家电制造企业包括龙头制造企业的日子都不特别幸福美满。

1978年巴菲特在给股东信中提出:“除非供给吃紧造成供不应求,资本密集型产业必定没有好的利润”。这一观点是巴菲特用血的代价为全球价值投资者换来的宝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应该感谢巴菲特投资了没有给他带来利益的纺织业。说到资金密集且没有办法进行差异化的产业,必定无利可图,却有一个行业是个特例,高速公路就资金密集,也没有办法差异化,不过高速公路至少在中国是有利可图的,是能够挣钱的好行当,难道巴菲特说错了吗?没有,高速公路正是一个供给吃紧造成供不应求的资本密集但产品无重大差异化的产业。高速公路行业虽然是资金密集型且产品无重大差异,但是高速公路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是一个供给吃紧的行业,任何一个高速公路都建在咽喉要道,由于国家整体规划的原因,由于资金投资巨大的原因,任何一个高速公路的旁边都不会频繁出现新的高速公路,所以高速公路始终处于长期吃紧的状态,因此,高速公路虽然资金密集且产品无差异化,但因为它长期供给吃紧,所以它是有利可图的。

二、做有利可图的生意,而不是做大规模生意。

在1978年的信中,巴菲特不经易间还触及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做有利可图的生意,而不是做大规模生意”。1978年巴菲特认为对于所投资的公司,最最重要的是它的长期盈利能力,而不是规模;对于被投资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和经营利润率的高低,而为了实现较高的净资产利润率和经营利润率,公司必须善于压缩成本,必须去做真正能赚钱的业务。公司不应该追求扩大企业的规模,规模只能是在公司盈利扩张的情况下才是追求目标。有的时候公司扩大规模不仅无助于公司的利润增长,而会降低公司的增长,毁坏公司的价值。为此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写道:“如果市场上的主要公司对于自身的成本不甚了解,那么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伤到所有的参与者,也包含那些具有成本控制意识的业者在内。如果有必要的话,为达到合理的绩效,我们的保险公司宁愿舍弃大部分的业务。我们必须冷静地接受保费收入锐减的考验,严格的核保纪律绝对必须维持,如此我们才能抗拒直觉,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业者以疯狂的价格抢走生意。”

巴菲特宁肯眼睁睁地看着对手从自己手里夺走市场份额,从而使自己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锐减,巴菲特是不是有点傻?巴菲特一点也不傻,如果你要是开出100元一辆汽车价格,你会独占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然而,100元一辆的汽车,卖出的越多你亏的越大,所以对于公司,对于投资人真正有意义的生意是那些挣钱的生意,那些不挣钱的生意宁肯失掉和放弃。在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行当,常会出现恶性竞争,无利竞争和赔本竞争的情况,比如在若干年前中国的彩电市场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巴菲特的基本观点是不参与这种为了规模放弃利润的竞争。同时巴菲特也告诉我们,对于投资者选择公司一定要关注它的获利能力和它的获利规模,而不要关注它的主营规模和业务规模。小公司赚大钱才是好的投资对象,而大公司不赚钱是最烂的投资对象。盈利好的公司必然是善于节约和成本控制的公司,为此股神说到:“一家费用成本高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增加公司开支的借口;而相对的,一家费用成本低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为公司节省开支的方法,即使后者的成本早已远低于前者。”在同样的规模和市场地位情况下,谁的盈利水平最高,谁最有价值。投资者一定要选择那些真正能赚钱的公司,而不是名气大、规模大的公司。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