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该不该原谅马明哲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2-02
以下这十一个观点是凌通价值网老读者,北京姜先生发给本站的,姜先生在阅读了本站关于中国平安的分析之后,认为这些观点有不足和忽略管理层长期可信赖性的问题。对此,本站认真阅读姜先生的观点后也深感中国平安以马明哲为首的管理层在08年的一些作法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引发出我们作为投资人该怎么样对待自己所投资公司管理层的成败得失。尤其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的管理层发生了明显的失误之后,我们到底该容忍呢还是放弃。容忍和放弃的条件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投资人如何评价,如何对待,如何和管理层共事这是一个贯穿始终,永恒的课题,而国内在这个领域也没有专门的论述和成熟的模式,因此这个问题意义就更重大了。凌通希望与更多投资人共同探讨。以下是姜先生的来信和凌通对此的回应。
1、本人认为在08年初,平安保险提出的巨额融资,是在为不可为之事。理由如下:平安保险在国内是行业老二,中国人寿是老大,平安是股份制公司,不是国资大股东,而中国人寿是国资控股的企业,如果你平安的融资成功的话,从资本的角度来讲,你就轻而易举地超过了中国人寿而成为了业界老大,中国人寿能干吗?保监会能同意吗?那样,中国人寿也会马上仿效平安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那将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说明马明哲在政治上根本不成熟,所以说是在为不可为之事。
2.平安高管高薪的合理,合法,合情和合规性的探讨;高管拿高薪在国内外的金融行业是比较普遍的事,可能国内公司是跟国外学的,当然,他们自身是有这个主观愿望的。再来看平安高管的高薪,首先,平安的高管的高薪,与同业相比高的有点离谱,其次,我们首先会想到,融资用于发展也就罢了,但是融资后,有几个亿会用来给几个高管发工资,这当然是合法和合规的,但是合理吗?合情吗?股东的利益体现在哪里了?这是不是表现在以马明哲为代表的高管们太贪婪和自私了。我们作为小股东要不要从合情合理性来评估平安保险高管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呐?我们要不要从这个高度来考察我们投资标的的管理层呐?我认为是应该的。否则,这样的企业的股票让你持有五年十年,你放心吗?
3.在08年里,平安保险的股价从100多元,飞流直下,直至19元多,在此过程中,马明哲拿了6000万的年收入,为何不能自掏腰包,回购一些平安的股票呢?这让投资者联想到两个原因,一是股价可能是高估,不值这个钱,二是马明哲太自私,太贪婪,将6000万用于了自己的消费;如果是第一条,股价高估的话,那你为什么忽悠其他投资者来参与你的增发融资哪?是不是有欺骗投资者之嫌哪?
4.从种种事实来看,平安保险是一个完全由职业经理人控制的一家所谓的金融控股公司,根本就没有体现股东的意愿,更不用说是小股东的利益了,职业经理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像美国的投行一样,高管控制了董事会,并强奸了股东。公司的文化和公司的发展,对股东的回报,完全取决于高管的道德与诚信。
5.平安保险公司对外投资,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从平安投资富通集团失败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看出,马明哲不懂投资,而完全依赖于其他外聘高管,并且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而造成的;人治的痕迹很重;或者说他们的投资评估决策体系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善的;
6.通过08年的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平安保险的管理层,没有安全第一和风险管理及经营风险的理念,而是一味地激进,冒进,只想着做大做强,而没有意识到做一个百年老店的内在规律,就是一个“熬”字,只要不犯错误,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而不是最大程度地去获取收益,风险最小,就是收益最大,风险没有了,剩下的全是收益了,这样经营下来,五十年,一百年以后,就是一个百年老店了。
7.平安保险的高管层是在以一个大“sales”(销售员)的角色,而不是以一个“owner”(所有者)的角色在经营着企业。这个差别是很大的,sales整天想着是千方百计地完成销售额,以领取高额奖金和各种提成,他们的考核标准往往是单一指标的,短期的,部门的,而owner整天想的是公司的整体利益,长期目标,全面的健康成长,并达到基业常青。Sales想的是,我今年在这里干不好,明年换个公司照样拿高薪,而owner想的是这个企业是我的,我要在这里干一辈子,我一定要干好这个企业,等等。
8.在08年的高额融资时,马明哲当时就明确地讲过,融资目的之一就是充实平安保险各个分支机构的资本金,对金融机构来说,资本金不足有两种可能,一是风险太大,我要多准备点干粮,二是各个分支机构有窟窿要补,或是兼而有之;不管是哪种情况,对我们投资人来说都是风险巨大啊。
9.综合金融平台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作为一个小股东,你永远无法看清楚它的真实财务和经营情况,因为业务分支太多,而每个分支业务又很复杂,要单纯靠审计和会计手段,很难监控它,换句话来说就是兜太多,可以藏污纳垢的地方太。像一个变戏法的,你永远猜不出它的财务报表会变出什么来。投资者永远是弱者,投资收益如何,完全依赖于管理者的诚信与否,品行高低,价值观和世界观。
10.从种种迹象来看,平安保险的文化,就是马明哲的理念,平安的成败,完全取决于马明哲的个人的能力,个人品行,道德水准的高低。平安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已经超出了马明哲这样的一个职业经理人能力范围了,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平安保险和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话,那差距就太大了(这可以另找时间探讨)。
11.平安保险投资富通的失利,是“人祸”而不是“天灾”,损失的金钱不重要,关键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根源的消除,也就是说,今后平安保险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这个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主要的风险。
以上是北京姜先生与凌通做电话交流后整理出的看法,这些问题均客观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推导出平安未来会出更大问题的可能性极大完全符合逻辑,以下是凌通就此产生的观点:
未来的确定性是投资者追逐的目标,谁能把握未来的确定性,谁就成功,但客观上未来真的是绝对确定吗。有人用随机理论完全否定未来的确定性,如果未来完成随机,那么股票投资和买彩票无任何区别。真相可能是未来由确定性和随机性共同决定的,未来既有一定的确定性,又不是完全一定如此,从来没有绝对确定性,只能相对可能性。即使中国平安由巴菲特主持,巴式中国平安也不一定会绝对成长。当然巴式平安比马式平安成功可能性要大,所以我认为即使所有的一流的要素都具备,结果也不是绝对的。未来的不确定是投资者永远回避不了的问题,地球上没有一家公司的未来无风险,这是人们主张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根本原因。
姜先生主要观点是,保险公司是高度依赖管理层的,他不是一个傻子和不负责任的人也可以经营的公司,马明哲表现出的冒进不负责任,会让公司未来变得不确定。这一判断和我的判断一样,不过,我对此的观点是综合分析老马不会犯黄光裕的错误,我原谅了他,我给他改正的机会,我承担他不能改正的风险。其实这涉及一个问题,投资人在管理层出了大问题后该怎么办,在管理层暴露出缺陷之后,我们是容忍还是放弃。容忍的边际的在哪里?放弃的条件是什么?永远没有完美的公司和完美的管理层,投资人必须面对公司的不完美和管理层的不完美,投资人如何应对这种不完美那?这是姜先生发起的讨论最有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是投资人必须要有所思考的问题。请高手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