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投资者不应该是宗教徒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7-11-20
越来越多的迹象日益表明中国价值投资领域出现了机械化、教条化和宗教化的倾向,这三化的本质特征是不理解价值投资的核心精髓,把价值投资大师们的一些做法作为灵魂,机械地模仿,而且把很多大师以及成功的价值投资人作为神一样的崇拜,背诵大师语录,苦读大师传记,一切自己所接触到的现实问题都要从大师的言论中找到答案,其行为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宗教徒了。处于这种状态的投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他不理解价值投资的灵魂。价值投资者的灵魂以凌通的自我理解至少应该包含着这么几项:
一、在任何情况下,只相信自己。当自己面对投资决策和现实问题的时候,因为这个问题是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所以具体的解决只能由自己来完成。如果自己在这个事情上没有思路,这并不丢人,但必须放弃,不理解不做。当自己在这个问题面前有所思路时,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只相信自己,只按自己的思路来做。不迷信任何人,不迷信巴菲特,不迷信专家,不迷信高学历者,不迷信比自己强的人,只相信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而现实中的价值投资者,他们天天所要干的恰恰是忘记自己,拜倒在以上这几类人的脚下,像宗教场所的信徒一样,顶礼模拜,唯命是从。价值投资者所需要的理性行为必须是从独立思考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立见解为前提的,如果没有独立思维、独立见解像一个宗教徒一样把别人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行为指南,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其实根本就什么也不是,他已经根本性背离了价值投资的内在要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宗教信徒的虔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二、价值投资者都是唯利是图的人,价值投资者所坚持的理念,所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挣钱。形式和手段是为挣钱服务的。现实的市场环境是很多价值投资者好像已经忘记了他是来这个市场上挣钱的,他们把坚持某种形式化的东西作为核心目的来追求,比如,因为巴菲特长期持有股票,在极长时间内都不卖出,所以部分价值投资者就把能够做到长期持股不卖出做为一种终极目的来追求。不卖出本来是追求利益的手段,但现在不卖出由手段变成了目的,明明有很多股票已经透支了未来至少十年的成长和收益,但投资人还是坚持不卖出。如果这个企业由于某种原因(大多情况是市场非理性)现在已经把未来十年的所有成长都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必要继续持有吗?虽然凌通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这本书中写道不要轻易卖出成长股,但现在卖出和十年后卖出其收益一样,这种情况下,继续持有是理性的还是卖出是理性的?.
不能说某一只股票发生了大幅上涨就一定要卖出,但是如果股票的大幅上涨的确是反映了未来非常长久的增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卖出才是价值投资者应该做的,卖出才是价值投资者,不卖出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当然,判断价格是否充分反映了未来十年的成长,这本身很难,不过有一个原则是很有效的,一般的传统产业当市盈率在正常的经营状态中超过了100倍市盈率,持有这样的股票绝对不是价值投资者,在这里凌通愿意举一个公司与大家一起讨论。大家可能都知道凌通是非常看好旅游业的,但是旅游业中的华侨城这只股票,目前的市盈率是200多倍,华侨城在200倍市盈率面前还真的有持有的必要和价值吗?聪明的投资人不妨对此发表一下意见。
价值投资者都是以价值投资为手段追求利润和财富的,当利润和财富突然猛烈地堆放到你面前的时候,这时有必要想一想这些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财富是不是已经有必要落袋为安了?虽然你本打算持有十年,但是市场已提前把未来十年的利润都兑现给你了,你为什么不考虑笑纳呢?
最后,凌通认为的确市场上的价值投资者队伍日益庞大,但是人们对价值投资的灵魂和本质理解的不深,这当然是由于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历史比较短,所以凌通愿意与广大的价值投资者一起来思考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灵魂,也盼望读者就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灵魂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