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股产生的条件和如何发现成长股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7-08-10
近期凌通收到了很多《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读者的邮件和电话,这些邮件和电话共同表达了一个观点,认为这是一本有独特思想的书,并且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己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读者也与凌通就书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互动式交流,我们对这种交流非常盼望,因为这种交流对读者和凌通都是有益的,8月6日,某读者在交流中提出本书的第六章中通过分析盐湖钾肥、张裕、茅台、平安保险、以及在H股上市的腾讯控股,揭示了成长股产生的条件和规律,认为这种通过具备阐述一般原理的方法非常简单有效。同时该读者希望凌通能够最后用最简单的一段话总结出成长股产生的条件以及如果把握成长股,以下就是我们应该读者的要求,用最简单的话总结如何把握成长股。
怎么样寻找成长股?为什么有的公司就能成长,有的公司不能成长,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成长公司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问题,只有搞明白这些问题,才能够发现成长股,持有成长股,这些问题虽然重要,但并不难。巴菲特曾经有句话,“如果你不打算持有十年,那么你最好一分钟也不要买入这只股票,”巴菲特这句话暗含着一个意思,他在买任何股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只股票值不值得持有10年,凡是他买的,都是他认为值得长期持有的,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巴菲特心中有一种成熟的,明确地判断哪些股票值得长期持有的条件、原则和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呢?
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一封信中,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投资人,他说:“投资人除了关注公司运营中的重大事件,还要特别关注公司的长期经济特征和长期竞争优势”在巴菲特看来值得长期持有的成长股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公司在长期经济特征上具有某种优点和长处,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与同行公司竞争时有明显地优势,这样的公司就是必定的成长股。
在巴菲特看来长期经济特征和长期竞争优势是判断是不是成长股的核心和关键。长期经济特征优势和长期经营优势是成长股产生的条件,对这一句话从下面三点来理解,可以更容易,更简单:
一、必需树立长期几十年的思考空间,不能盯住眼前所发生的具体情况,决定公司价值的不是现在的好与坏,而是长期的好与坏,是长期经济特征优势和长期经营优势。不是瞬间优势,不要瞬间成绩,要考察它长期的表现和优势,长期思维是价值判断的前提;
二、长期经济特征是企业能否成长的基础。所谓经济特征就是指这个企业的产品特征、需求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征、商业模式等基础性经营条件和环境。比如: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它的产品特征是非实物的,一次性投资完成后,未来的销售过程中,成本基本上是不增加的。工业制造业中的机床制造业,它的产品需要先进原材料,再加工,再销售,而且机床的需求也不稳定,卖不了就形成积压。从这个角度上讲,服务业的产品特征,比工业类的产品特征先天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成长。从需求特征看,食品业是重复消费,快速消费,需求永不枯竭,而电视机制造业,它的需求是耐用消费,更新换代周期长,不是频繁消费。所以食品行业的需求特征比电视机制造业,先天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大家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经济特征,先天具有有利于成长或不利于成长的特点。在有利的经济特征中经营就有利于企业成长,在不利的经济特征中经营就不利于企业成长。
有的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先天有利于企业成长,有的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先天不利于企业成长。于是要发现成长股其实首先应该做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是属于哪个行业,这个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是什么样的?这个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是否先天有利于成长股出现,只有确定了企业所处的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有利于成长股出现,才能找到成长股。
那么,什么样的行业长期经济特征利于出现成长企业?具有以下特点的行业具有长期经济特征优势,有利于成长股出现!
1、 产品需求无止境,且快速重复需求,需求不断地处于增长中。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只有有庞大的需求,企业才能有市场,市场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推力。市场需求大推力大,比如上文说到的食品消费业的特点就比工业用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大,稳定性好,持久性强。比如前文提到的食品行业。
2、该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都比较简单,而且不会发生频繁的变化和变动。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变化缓慢,甚至几十年长期不变,这样,企业就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生产设备,不需由于技术变更,设备更新去重新培训员工,改变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利于企业成长。巴菲特说:“经验表明,经营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而一家公司如果经常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可能会因此经常遭受重大失误。推而广之,在一块总是动荡不安的经济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似的经济特许权,而这样的经济特许权正是企业持续取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举旅游业和电视制造企业的例子
旅游业的需求一方面是长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它的服务内容长期不变,主要就是吃、住、玩,因此旅游业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流程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得经营比较稳定。这些根本的、长期不变的内在要素形成的优良长期经济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具有长期成长的潜力。而旅游业的经营一次性巨资投入,几十年内少有大的资金投入,也没有任何生产技术的变革,企业不用担心在技术变革中因跟不上而被淘汰。(特别注意:企业没有生产线和复杂的生产设备,从本质上就相当于企业已经克服了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生产线本身面对经营风险小的企业成长机会大。旅游业就是如此!)
电视制造企业,情况就不是这样,它的生产技术从黑白进步到彩色,又从彩色进入到等离子,始终得变化调整,为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生产设备也要不断更新。人们需要屏幕尺寸越来越大,清淅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需求的不断变化给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增加了难度,所以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就必须同步变化,否则就不能满足市场变化,最终就会被淘汰。
3、 由于客观地原因,或者是市场竞争的原因,使的产品供给集中在少数企业手里,不会甚至于不可能再有新的进入者来抢占市场份额。我们先看一个行业的情况:早点业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产业之一,它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而且早点业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从来都是很简单的,而且永远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这两个条件看,早点业可以产生出大的成长公司,然而至少在中国却没有产生出一个大的早点经营企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与它的需求无限庞大的是它的供给也是无限庞大,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早点摊,把这个市场分割成零零散散的小规模市场,如果谁能够解决了早点供给的过渡分散问题,通过某种方式把那些小型早点摊整合起来,形成大的早点公司,那么这样的企业必定是成长型企业。早点业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产业需求旺盛,供给一定一定要集中,才能成就成长企业。否则庞大的需求也孤掌难鸣。
具有以上三个经济特征的行业,实际上具备了长期经济特征优势,为出现好的成长股提供条件。
关于长期经济特征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有深刻的理解和阐述。陈志武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与女儿谈商业模式》,以下是陈志武的文章:
与女儿谈商业模式
我的两个女儿,陈晓13岁,陈笛11岁。她们的兴趣差别很大,性格各异。陈晓的分析能力或说思辨能力极强,聪敏过人,很小时候就“把世界看透了”,把“十万个为什么”问个够,到今天差不多只对男朋友的问题感兴趣,而我作为男人当然没法插嘴。
陈笛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两年前兴趣很大,不过,等我给她讲了什么古希腊、古罗马、古意大利、大英帝国、宋元中国的故事后,到现在只对赚钱感兴趣,说怎么也不要像爸爸那样做教授,而是要成为亿万富翁。这就好了,虽然我自己不是亿万富翁,但作为金融教授,谈谈如何致富还是没问题。所以,跟陈笛就不怕没有共同话题。
为什么盖茨的财富近600亿美元?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7点半,跟平日一样,我开车送两个女儿上学,途中,陈笛问起,“盖茨为什么这么富?他怎么可以有近600亿美元的财富?”她这一问便开始了我们许多天里关于商业模式的对话。
我说,“盖茨是一个天才,在1977年他21岁的时候创办了微软公司。1986年3月微软上市,他30岁时,就成了亿万美元富翁!”
陈笛,“但他为什么一个人能赚这么多钱?”
我说,“其实,盖茨的亿万财富并不是说他已经实现了这么多的盈利收入,而是在他公司上市后,股票市场对微软未来的收入非常看好,然后愿意给微软的股票很高的价格,也就是说,盖茨今天的财富更多的是反映微软未来的收入,反映微软未来能赚多少钱,是股市帮助盖茨把未来的收入提前变现,他今天的财富不是靠过去已赚的收入累计起来,而是未来收入的提前累计。所以,是股市帮了他的忙,是股市非常看好微软的未来”。
陈笛,“那么,为什么微软会这么赚钱?它跟别的公司有什么差别?”
“原因当然很多。第一个原因可能是软件商业模式的特点,因为一旦微软花成本开发出一种软件,比如像你们喜欢用的Windows,那么每多卖一份Windows系统软件,其价格是260美元,其成本对微软公司来说接近零,也就是说,这260美元是纯利润,净赚。世界上今天有6亿多的电脑用户,那怕中间只有一亿人付这个价钱,这也是260亿美元的收入!你说,这么大数量的销售市场,同时每卖一份软件的边际成本又几乎为零,这种商业模式怎么不赚钱呀!”
陈笛,“爸爸,你说的边际成本是什么意思?”
“那是说,一旦你已经把开发成本、广告成本投入,为了再多卖一份产品,你还要付出多少成本。比如,我正在开着的凌志牌汽车,你们可能觉得丰田公司造这种车会卖很多钱,每一辆要卖4万美元,但是,你要知道,每辆车的制造成本会很高,而且每辆的会基本一样。也就是说,为了多卖一辆车,丰田必须买这些汽车部件,比如发动机、车身、轮胎、方向盘等等,这些部件一样也不能少,况且他们要付很多的工人工资、退休金以及其它福利,所以每辆凌志的边际成本很高,丰田汽车公司的利润空间永远无法跟微软相比。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微软的股票,喜欢盖茨创办的公司,而不会太热爱汽车公司股票。”
陈笛,“那你说餐馆呢?我原来想,开餐馆也好像赚钱很多,可据你这么一说,餐馆不是也要花钱买菜、买肉,还有付工钱,它的边际成本不也是很高吗?”
“是呀,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开餐馆开了几千年,但没有人开出一个亿万富翁来。实际上,农业的利润空间更小。比如,在我老家,在你湖南奶奶家乡,如果种一亩地赚10元,那么为了赚1000元就要种100亩地,因为每亩地需要的资源投入和劳动投入都是一样的,边际成本是常数,没有规模效应,不要说跟微软的商业模式比这要差很多很多,而且跟汽车公司比也差很多,原因是通过机械化生产,丰田公司能利用规模生产减少每辆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农业远不如工业,而工业又不如微软这样的行业。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在过去250年领先中国,而今天美国又通过像微软这样的行业领先世界所有其他国家,超过包括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
当然,类似微软这样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比如,网络游戏。中国的陈天桥先生创办盛大网游,他的特点也是“零边际成本”,一旦互联网游戏软件已开发好,多一个客户对盛大的成本是零,所以来自千百万个新客户的付费都是净利润,你说那不赚吗?基金管理业也是基本如此,像我们的对冲基金公司有10个工作人员,只要所管理的资金在一亿美元至几十亿美元之间,我们不用增加太多费用开支,收入的边际成本也几乎为零“。
陈笛,“我将来要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陈笛的学校门口,“好了,陈笛,到学校了。我们晚上回家再谈,好吧?祝你全天愉快!”
在这里陈志武一针见血的指出,同样的劳动和精力投入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经济特征背景下回报会有天壤之别,所以真正的经营回报主要是由长期经济特征和商业模式决定的,换句话说,企业的价值主要是决定于企业的长期经济特征和固有的商业模式,业绩的增长仅仅是这种长期经济特征和商业模式的反映和表现,公司价值度的变化关键来源于它的长期经济特征和商业模式,来源于它的长期经济特征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当企业所处行业长期经济特征和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时,必定引起企业价值的重大变化。
我们现在设想一下,微软的比尔、盖茨不是开发软件而是去销售软件,让腾讯控股的马化腾不是开发QQ聊天工具而是去搞电脑制造,其结果会怎么样呢?盖茨将无人知晓,而马化腾早被联想打得一败涂地了,这是为什么呢?人还是那个人,换了行业就不行,原因很简单,不同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有优劣势之差别。只有在具有长期经济特征优势的行业里发展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功,而在长期经济特征优势不明显或者没有长期经济特征的行业努力也不见得能发展。企业所处行业的长期经济特征的优劣,是决定企业能否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长期竞争优势,我们把长期竞争优势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广义上讲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包含着第二条经济特征优势,那些产品简单,需求无限行业中的公司,就比那些在需求有限产品复杂行业中的公司有竞争优势,比如:食品消费类,就比工业制造业,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种广义上的竞争优势是指客观上不同行业的公司,由经济特征的优略,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机会天生就有的大有的小,从发展潜力上客观上就有差异,所以我们说,发展潜力大的具有广义竞争优势。
从狭义的竞争优势是专门指它的经营优势,这种经营优势共同的根本特征,它是通过管理层和公司的长期努力在与其它同行竞争中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固有的经营特长,并且这些经营特长经过长期的沉淀一方面让公司把竞争者甩在身后,另一方面这种优势已经形成了一种壁垒,使得竞争者和潜是竞争者难以跨越这种壁垒,比如:强势品牌,比如:巨大的规模所带来的单产品的低成本,比如自然垄断的行业,象机场、港口、旅游景点等。
长期竞争优势的概念中是竞争中的优势,企业的竞争形态、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管理层与管理层之间的较量,把握竞争优势不必去追逐竞争过程,而是应该回归到竞争的主体上,竞争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所以判断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判断哪个公司的管理层更有能力更有忠诚度。
现在我们知道了企业的成长依赖经济特征和长期竞争优势,而长期竞争优势本质上就是管理层的能力和信誉,所以判断公司能不能成长,就是判断企业的长期经济特征和管理层的能力。成长股的选择仅需要判断这两点,任何选择成长股的方法最终都归结到这两点上来。
长期经济特征是一种客观地特征,企业不能改变它,而且它不易轻易改变,会长期存在,这一点就是巴菲物一旦选好股票就持有10年,而不担心的原因,因为优势的长期经济特征可以长期存在,不会轻意改变,与长期竞争优势相比,长期经济特征优势更重要,因为他不易改变是客观地确定性更强,而竞争优势是由管理层造就,是由人造成的,人心易变,人事易变。
在成长决定因素中,长期经济特征优势更重要,更关键,而在竞争优势中,表面上是管理层的能力而实质上是公司的制度和治理结构。
最后用一句话阐述如何发现成长股: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谁在干?就可以判断成长,不需要看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