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董宝珍投资之思》连载七
文章来源:凌通盛泰发布时间:2018-12-27
下面是我给投资人统计的2013、2014年媒体对茅台将走向长期衰退的报道题目,大家可以去搜索当时的文章,都在有理有据论证茅台不行了,今天看来都是胡说八道!
1.《茅台的权贵消费一去不返了》
2.《2013年最差私募否极泰 坚持价值投资仅余三毛半》
3.《白酒的骗局》
4.《茅台与腐败脱钩》
5.《茅台酒为什么最近有点烦》
6.《飞天茅台跌至千元没人敢买》
7.《贵州茅台股价狂跌仍有粉丝 三年内或跌至60元》
8.《直击茅台AB面:53度飞天茅台跌破千元 成箱堆在库房》
9.《茅台交近十年最差中报成绩 股价惨跌创两年半来新低》
10.《茅台遭反腐风暴重创 半年报史上最差股价跌停》
11.《贵州茅台史上第三次跌停》
12.《茅台股价罕见跌停 酒股熊途启幕》
13.《53°茅台酒跌到700?》
14.《多地飞天茅台跌至800多元》
15.《飞天茅台价格将跌破千元 部分超市已停止进货》
16.《茅台卖不动“沦落”电话推销 业内:损高端形象》
17.《公私募热议贵州茅台放量跌停 后市看空偏多》
18.《我看空茅台的底气》
19.《茅台酒面临价格崩盘》
20.《茅台一批价或跌破出厂价》
21.《茅台历史上的两次危机:价格大跌 这次如何度过》
22.《茅台价格暴跌腰斩 百元仍无人敢买》
23.《反腐致茅台价格一落千丈 飞天茅台难“飞天”》
24.《茅台酒的骗局》
25.《茅台酒面临价格崩盘》
26.《盘点历年茅台酒价格:由7元到2000元再跌破千元》
27.《茅台走下神坛:市场价大跌60% 白酒黄金期不复返》
28.《高档酒成官场敏感词:“一喝茅台就麻烦了”》
29.《茅台内部人士:政府现在只用两三百块的酒》
30.《茅台酒价格跌回5年前无人问津 销售员闲到打瞌睡》
31.《光环不再!茅台酒2000元跌到800元 仍旧没人要?》
32.《茅台价格两年跌60%说明了什么》
33.《茅台大跌仍没人要:两年前2180元现在仅988元》
34.《53度500ml飞天茅台跌破千元》
35.《“双十一”知名白酒跌破出厂价 茅台从此下神坛》
36.《茅台一批价或跌破出厂价 经销商称价格迟早倒挂》
37.《茅台酒——就是腐败的代名词》
......
第四,不接受只有结论,没有证据和论证过程的观点。
第五,不要接受自己没有验证的观点。有时你看到了一种观点,他逻辑脉络清晰,证据也充分,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比如说白酒专家论证,没有人买茅台,他的论证还是有理有据的。我看过大量的在2013年否定茅台的那些白酒专家们的文章,其往往要写几千字,甚至1万字,似乎里面也有一个逻辑,也有一个证据,甚至提出了独有的概念。他们的文章真的是有证据、有逻辑,但是你要去验证它,你要用你的逻辑,你掌握的常识,你掌握的被实践证明有效的东西去反复验证它,一个完整的求证过程,也有可能是错的。那么对与不对,要在实践中找证据、找验证,就像我跑到茅台包装车间去验证它到底卖的好不好,没有验证就没有真相。我在茅台上通过验证就知道主流观点是错的。如果通过验证证明主流观点是对的,你也就知道你是错的,也就会重新调整自己的观点。
这种求真的心的建立,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气质。你不能够相信别人,你要有一种自信,能够发现问题。我的自我求证、思考分析的过程,完全梳理一遍所形成的结论,我才接受,没有我自己站在那里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推敲、求证、验证和调查我是不接受现成观点,我是不下结论的。我拒绝接受人云亦云的现成观点,拒绝接受专家的观点,拒绝接受媒体的观点,一定是在自己调查完以后,才能形成这个结论。
说到这里,就又回到动物本能。我们说过95%的人在基因层面,他就没有这种独立思考,求真的心,他克服不了他的本性,在基因层面就控制他永远和大众保持一致。这就引出我的一个观点:价值投资是需要天赋的。我接触的中国非常好的价值投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都不太好!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求真精神,他们几乎是逆着大众行事,与现成的观点格格不入。他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认真调研分析上了,就没有时间去揣摩其他人的心理,也就无法在一个群体里八面玲珑,如鱼得水。再加上他们强烈的是非观,不会和稀泥,这就会让人敬而远之,甚至遭到没有来由的谩骂与诋毁。所以,不难理解,为何长袖善舞的政治家,可以在政治舞台出尽风头,在股市中却屡屡碰壁。蒋介石先生在出任北伐军总司令之前,就曾经在上海做过投资,结果是很惨淡的,一度被人逼到无路可走;同样张国焘,在香港做投资也是一塌糊涂,以至于在加拿大晚景凄凉,孤独终老。因为政治家虽然智力出众,在某些层面也确实具备很强的能力,可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获得大众支持,这就决定了他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政治家与社会活动者一般不能成为好的投资人的原因。价值投资者是言行一致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常常在群体里被贬低为偏执和一根筋。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他还是有一些性格上的天生优势的。他的智力固然也是一种要素,但是主要还是个性。巴菲特说过投资不是智商高就能投的。蒋介石与张国焘的智商难道不高?投资成败关键不是用高智商战胜低智商的,求真的心才是关键!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学会了顺水推舟、八面铃珑、无限圆滑,那他最后做不成投资,求真才能发现别人和大众发现不了的真相。
以上就是我当时在茅台包装车间广场前的顿悟和事后的深思。我沉浸在这些思想中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6点,正像保安和打扫卫生阿姨介绍的情况,六点钟并没有大量的包装工人从车间走出来下班,不过有两个工作人员可能是家中有事,从包装车间提前走了出来。我上前与之交流,她们再一次确认今年是历史上最忙的时候,从其它车间抽出工人转到茅台酒的包装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我问两位女工:“今年为什么如此忙?”她们给出的答案是:“一、过去2000元一瓶的茅台现在900元老百姓买得起,所以会大量购买。二、茅台在全国建立了很多中转库,一些成品酒存放到了全国中转库。”
两位女工匆匆地离去了,显然确实是因有事请假提早下班了。然而我在听了两位女工所说的话之后,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之迅疾之剧烈,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赤壁之战开战之前,周瑜登高山观望曹军水寨,恰遇起风,风吹旗帜扑打在周瑜脸上,正在观望曹军水寨的周瑜,被风吹起的军旗打到脸上后,突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周瑜昏倒的原因是火烧曹军遇到了一个关键的技术性问题。当时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在没有东南风的情况下,点起火来在西北风的吹拂下,会向南边烧过来把自己烧掉。周瑜设计的火攻曹军在各个环节上已经成功,但是百密一疏,没有东南风,火烧曹军因此不能实现。
我当时的心情也是这样子。我与周瑜的差别仅仅是没有昏倒在地。因为我设计的调研逻辑是茅台包装车间的工作量,等效于茅台酒向市场的投放量,从而就等于市场的销售量,因此知道了包装车间的产量就可以知道市场的销售量。现在提早下班的女工告诉我,包装车间加班加点生产,有一部分是放到新建的中转库,因此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酒有可能填充了中转库,而没有投放到市场中。这使我设计的调研逻辑出现了一个硬伤和逻辑漏洞。在茅台生产出来的酒有部分投放到中转库,填充中转库的情况下,就不能得出茅台包装车间加班加点生产是市场需求的表现。于是我所有前期的调研逻辑在这一刻被推翻了。
当我在茅台包装车间做了近一天的调查研究,发现包装车间加班加点生产,马不停蹄,产量大幅增长的信息以后,我首先是感到已经胜券在握,感到大局已定,感到胜利非我莫属。然而,两位提早下班的包装工人告诉我,他们的加班加点生产有一部分是要包装给中转库的,我的内心感到的是得而复失,煮熟的鸭子飞了。
我的内心遭受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负面情绪的侵扰之后,开始重新回到了理性思考的状态,我在茅台镇的调研已经证明茅台包装车间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问题只是发往全国各地的货,有可能进入了中转库被存储起来没有进入终端市场,现在我应该赶往中转库去核实中转库的情况,我必须再去中转库调研,对,去中转库!决定作出后,我立即返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我第一时间查询资料,确定茅台北京中转库的地址,之后按照所获取的资料信息和地址于次日赶往茅台在北京的中转库。也许是我太着急了,我赶到了目的地后,发现这个库房并不是茅台中转库,库房值班人员告诉我,茅台中转库在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离此地还有20多公里。于是我马不停蹄赶往黑庄户乡茅台中转库。赶到之后已经是中午了。黑庄户乡大力发展仓储经济,所以一到黑庄户乡的地界,你就会发现连排的库房,有工业电器的库房,家电的库房,食品的库房,饮料的库房。按照标识我很快找到了酒水的库房,这些库房都是企业投资建成的标准的库房,然后租给有需要的企业。比如酒水库房里面就有茅台仓库,五粮液、张裕、二锅头、燕京啤酒等企业也都在那里租仓库作为中转库。库房由统一的保安公司管理。酒水库房非常之大,有几个足球场大!来到酒水库房大门口我才发现,库房不允许任何没有通行证的外人进入,只允许持有完善的提货手续的人员和车辆进入。如果你没有提货手续,也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无论如何进不去,我被挡在了库房门外。库房大门车辆进进出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每一辆车进去之前都要填一个表格,说明自己是谁,来干什么,还有出示自己的证件,出来的时候也要填一个手续,提了多少货,什么时候离开的,提的是什么。
我在库房大门外只能和保安交流,库房太大了,你不进入里面,不到茅台的存储库,你是看不到关于茅台的信息的,所以我想方设法想进去。但是无论如何从正大门是进不去,于是我沿着这库房转了一圈,我想有没有一个小门,供工作人员进出的通道,我可以通过小门进去,绕了一圈没有这样的小门,我又回到了大门。没有办法,只好跟保安人员交流,保安人员告诉我,每天进出的车辆太多了,记不得是来拉什么,于是我只好在门外矗立着,等待着可能出现的机会。
时间过去了两三个小时,已经到了下午四点。仍旧一无所获,难道就这样白来了吗?我略微有点着急!正在苦思良策时,我无意中看到车辆进入和出来时门口填的登记表,一直放在岗亭里的桌子上,登记簿会不会有我需要的信息。历经几个小时,保安跟我已经混熟,我问保安我能不能看看这个登记簿,保安说可以。我翻到第一页的时候,就一下子意识到,我不需要进入库房了,登记簿比我进入库房的价值和意义还要大,因为那上面就清清楚楚地列了过去半个月以来,进入这个库房的所有提货记录。感谢这个库房没有实现电子化,而是用手工纸和笔的记录方式,半个月内的信息都记录在上面。于是我非常认真细致的看登记簿,看着我的心一下子完全畅亮起来。在登记簿上记录的每一页都有进入库房提茅台的记录,茅台的提货记录是所有酒水中频率最高的。按理说茅台是高端酒,一瓶一千块,但是茅台的提货记录要比很多低端酒的提货记录还频繁,像什么二锅头,按理说便宜的酒更容易卖得多,但是从提货记录看,茅台的提货记录要多于低端酒,甚至于跟啤酒的提货记录差不多。半个月的数据清清楚楚的显示着酒水库房里提货最频繁的是茅台,其它高端酒,如五粮液的提货记录,连茅台的1/5都不到。小小的登记簿证明了茅台在中转库里根本没有机会被堆积,被积压。
登记簿打消了我在茅台镇听到两个提早下班女工说的,他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就有一部分放到了中转库房的疑虑!现在我又看到中转库房的茅台酒极高频次的提货记录,证明茅台酒在中转库没有积压,只是中转,一下子我完全确认我的所有逻辑最终被事实证明是真实的。在茅台镇的时候,女工告诉我说库房有一部分是放到库房里的,我就形成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不安。现在东风已具备了,我已经完全在现实中用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了,茅台酒的销售是供不应求的,根本不存在媒体说的那种困境和没有需求。调查研究出真知,调查让我掌握了真相。虽然这个调查过程很曲折,但是这个曲折的过程反而更强有力地证明了我所认识到的事实是真实的,是客观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印证了茅台的需求很旺盛。包装车间加班加点生产,拉到中转库里,中转库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地拉向市场,一切都是那么的严丝合缝。我完成了一次调查求证,获得别人没有发现的真相。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的六点,天已经开始黑了,我忙碌了一天感到很饥饿,于是来到黑庄户村的一个餐馆里。要了一盘水饺,正要动筷子吃,突然电话铃响了,电话里传来的是我一位投资机构负责人朋友的声音,他紧张带焦虑的语气问我:“茅台股价又大幅下跌了,你觉得茅台现在有危险吗?还有价值吗?”我把这一趟调研的过程跟他说了一遍。我告诉他茅台没有实质风险,茅台酒的销售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且蒸蒸日上!他听我的观点,将信将疑!我说:“你可以按照我的路径来调研一趟,你只要走完了这趟调研自己就知道茅台的经营。我可以把我这次调研的方法、路径、注意事项写个文字方案发给你,你按图索骥照方抓药就可以知道真相,找到财富!”朋友说:“好吧!你写好发给我”
次日我马不停蹄将这一次的调查过程、方法和结论写成文章,然后我同时发给我基金的出资人,和朋友以及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这些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绝大部分是海外的投资基金,海外基金在茅台下跌时买入茅台,同时通过调查公司找到我,寻求我关于茅台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会把我的观点发给海外基金。信件内容如下:
我将自己在调研过程中感知到的情况和信息综合在一起整体分析后认为,客观上茅台的基本面和销售形势已经复苏到了本轮行业调整之前的状态,出现了真实销售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的新成长态势。我最主要的依据是来自于茅台包装车间一天的调查,在包装车间和车间保安、清洁工和数名包装工直接交流后得出的。任何投资机构只要到茅台包装车间做不少于半天的调研,就会了解并掌握茅台的真实销售情况。包装车间的出厂量,包装工人的加班情况,包装工人的每一天上、下班时间长短,以及包装工人今年加班情况与去年的对比就是市场销售的增长情况,二者是完全的函数对应关系。
我到包装车间进行基层调研,恰巧当日是周六,包装车间照常加班生产。我先与包装车间的保安和打扫卫生人员进行了交流,保安提供如下信息:“周六加班是去年淡季所没有的,一天包装车间有三个班,从7点开始生产,上一年晚上到6点的时候,三个班的生产就已结束(每个班的工作时间大约4-5小时),今年包装车间晚上下班时间正常在8点,个别时间会延迟到9点。”打扫卫生的阿姨也确认了今年包装车间确实很忙,一直周六加班,只休周日。包装车间持续加班,也被我在茅台镇的朋友证实,朋友的女友在包装车间,去年他们有时间在周末一起去玩,今年特别忙,没有时间一起去玩。
通过保安,打扫卫生以及多个员工的调查可以确认一个事实,茅台酒单日生产量是提升的,提升比例大约5%,每5天加一班就增长了20%,因此整个包装工作量大约增加了25%,这与茅台财报中实际销售增加30%的数据大体吻合。结合我在包装车间与众多包装工的接触交流以及各方面分析,事实应该是茅台2015年的真实销售增长了25%-30%之间。
面对这组数据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是对这个事实的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增长状况?在茅台公司内部出现了两个声音,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正常和自然的,因为价格下来了,必然激发起需求增长,老百姓手里有钱。另一种观点认为经销商利润很薄,现在的销量增长是通过挤压渠道利润实现的,是不可持续的。经销商利润薄是销售和供需关系不稳定的直接表现,因此茅台的经营还在转型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