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137):去杠杆利多乎?利空乎?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8-07-07

欢迎收听董宝珍电台本期节目,内容提要如下:

1.目前中国正在搞去杠杆,中国的经济界人士认为这种去杠杆是一次引发新的重大危机的开始,而资本市场投资界则忧心忡忡,认为中国的去杠杆是引发中国股市持续向下,进一步下跌的一种不利因素。这种理解对吗?这种理解不对。因为他们不理解一个常识性的逻辑,那就是宏观金融政策总是和实体经济状况相反。

2.在美国这个量化宽松政策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事实,量化宽松是一种金融松动的方式,金融放水的政策,而这种金融放水是由于实体经济困难了,实体经济不好了。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抽象的结论:宏观金融政策的松与紧,与此时经济的好与坏成反比,实体经济好的时候,宏观金融政策要紧一些;宏观经济差的时候,宏观金融政策要松一些。

3.前几年因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困难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企业不至于因为转型而发生重大危机,就可以给它投放更多的货币资源。当时中国加杠杆政策主要表现不像美联储那样的就是印了钞票直接收购那些企业的烂账,中国就是普遍增加M2的供应量,整体性增加这个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4.到2013年底,2014年初,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下来了,美国的经济数据已经回升了,美国银行业的利润2013年都回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已经全行业的盈利达到了10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立即宣布,我不再额外印刷钞票,向实体经济注入了。第二,我甚至可以考虑要加息了。金融政策的收紧,量化宽松的退出是实体经济复苏好转所导致的,从而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也是实体经济好转的标志与体现。

5.我们看过去中国在加杠杆时,那M2的增速都达到15%以上,好几年就连续15%的速度在增加,到2017年甚至2018年,它的增速就降到10%左右了,M2的增速下降了,这就是具体的中国的去杠杆。加杠杆政策有效,企业已经熬过了困难时期,走向了复苏,整个宏观经济复苏,于是相配套的宏观金融政策转向了相对的收缩。在这里去杠杆发生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中国的基本面经济已经出现了不需要加杠杆,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利多信号。

6.中国金融体制和美国金融体制不一样。美国金融体制,债券和股权融资占到全社会总融资量的70%,银行的融资只占到全社会融资量的30%左右。银行贷款在美国是一个次要的融资手段。但是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年,中国银行业向社会发放的贷款占到社会总融资的比例低于70%。绝大部分时间的中国银行业向社会发布的贷款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80%以上。债券融资在中国总融资规模的占比不大。而且客观事实是到今天中国债券的违约率不超过0.5%,它跟那个银行的1.9%的不良率来比,那都是很少一个比例。

7.为什么人们特别在意呢?第一个就是不理解这种理论,分析问题缺乏深度。第二个就是中国这个媒体有部分的特点就是抓眼球。债券违约,仿佛这个事情是非常大的。其实这些事情并不大。像为什么有很多企业在去杠杆之后债券违约呢?因为去杠杆的过程中都是要去掉那种像什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这种非主流的贷款,去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很多企业做大他又不规范,所以没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于是他走了非银行贷款,在去杠杆的时间主要去非银行贷款,所以他就很困难,所以很多很困难都是不规范的企业。

董宝珍电台版权贵由凌通价值网所有,如需引用董宝珍电台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请注明来源于董宝珍电台董宝珍电台是由凌通价值网制作、运营,由董宝珍先生播讲的,以价值投资为中心,兼顾其他领域的语音节目。在凌通价值投资网(官网:www.ltjztz.com),喜马拉雅FM(专辑:董宝珍电台),凌通价值网微信公众号(搜索:ltjztz),凌通价值网微博(搜索:凌通价值投资网)以及董宝珍先生的微博(搜索:否极泰董宝珍)上同时发布。

董宝珍先生及其团队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求索近20年,期间形成大量关于价值投资的心得、体会、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心得体会董宝珍先生将在董宝珍电台和中国价值投资者分享。希望这些关于价值投资的思想、心得、体会,能够对中国价值投资的求索者们有所启发和帮助,也希望这些思想、心得、体会能对中国价值投资事业的发展有所推动。

董宝珍电台版权贵由凌通价值网所有,如需引用董宝珍电台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请注明来源于董宝珍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