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0-162《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6-14
凌通国学院20-162《论语》:【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闲游,说:“请问怎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怎样去除心中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尽心于事,然后才有收获,不就是尊崇道德的方法吗?做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的过失,不就消除怨恨了吗?出于一时忿恨,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得失,以至于连累了自己的父母,这不就是执迷不悟吗?”
“舞雩台”,是鲁国祈雨的祭坛。“雩”,上雨下亏,缺水,祈雨,求一场大雨,把湖泊池塘都填满。
“崇德”, “崇”,是推崇,是增加。“修慝”,“慝”,上面一个匿,下面一个心,把心藏匿起来,指心里的私心邪念。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做事,后计得,不就是崇德吗?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问收获,是问不来的。收获来自于耕耘,唯有耕耘可问,收获不可问。要因果导向,不要结果导向。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要急于成功。因为成功很简单,主要靠时间。一万小时定律,时间到,成果就到。不到怎么办?儒家也有答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但是,这和崇德有什么关系呢?
张居正讲:一心不可二用!如果你做一件事,马上就要计其得,你惦记了得,就惦记不了那事,那事就干不好!私心一起,德就崇不了。私心一起,别人看你,如见肝肺然,能把你给看透了,那得,也得不着。因为人家也很紧张,要跟你计得,干脆算了,不跟你弄了。
反过来,如果不计得失,只计做事,则本心至善,心志专一,不遗余力,日日不断之功,其功可成,日日不断之善,其德日积而不自知,这就是崇德之事!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专攻击自己的过失,不去攻击别人的过失,不就清除了邪念了吗?
我们的邪念,主要是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同时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什么事,都是别人的错;什么问题,都是别人在害我。一说什么,都是别人缺德。他缺德,你着什么急呢?你着急的,应该是自己缺德啊!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惑在哪儿?“惑”,都不是智力的事儿,是情绪的事儿。冷静的时候,啥事都明白,情绪一上来,一时愤恨,都恨不得“激情杀人”,不顾别人,不顾自己,也不顾家里还有父母妻儿,这就是最大的“惑”。
蹇(jiǎn)叔谓秦穆公:“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霸天下者有三戒,不要贪心,不要愤恨,不要急躁。越贪心,失去越多;越愤恨,灾难越多;越急躁,摔跟头越多。哪头大,哪头小,算清楚,就不会贪;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就不会愤恨。轻重缓急掂量清楚,就不会急躁。这三条戒掉了,霸业就近了。
投资人尤其要记得这三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别攻击别人的短处,看人家赚钱别眼红,眼红别人会让自己的专业动作变形。
20200614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