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0-124《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5-07
凌通国学院20-124《论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师”,是颛孙师,就是子张;“商”,是卜商,就是子夏。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贤德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了些,子夏又有些不足。”子贡又问:“那还是子张比子夏更贤德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子张并不比子夏更贤德。”
这是中庸之道,儒家讲究“无过不及”,没有过头的地方,也没有不及的地方,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子张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很使劲,以至于经常有点过了,荀子讥讽他说:“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恨不得举手投足动静趋止都跟圣人学。子夏是规模狭隘,常有不及,孔子曾经告诫他: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中庸》讲“过犹不及”:“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这里讲了两组对照,大道不行、不明的原因都是没有行中庸,智者跟贤者都过了,而愚者和不肖者是不及。
那该怎么办呢:“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意思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不过头也非不及,行中道以教化天下人民,所以才被称为至圣。
中庸是投资水平的最高标准:估值越低,持股量越大;估值越高,持股量越小。
但总是有些人,手里持有股价持续上涨的股票,心里美滋滋,更有甚者还要去嘲笑手里股票下跌的人,但是他就不看那股价下跌的可能其安全边际是更高的。这样做投资就显然是偏离了中庸之道的。
20200507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