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2-079《孟子》:《公孙丑下》第11章3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2-03-27
孟子说:“你坐下来,我明白告诉你。以前鲁缪公是怎样对待贤者的呢?当时子思是鲁国第一贤者,鲁缪公深知其贤,以师道尊之,常使人侍候起居,通其诚意,所以子思能留在鲁国为臣。如果鲁缪公没有派人在子思身边,他便不安心,同时也怕子思不安。泄柳、申详,也是鲁国贤臣,但没有达到子思那个程度,鲁缪公对他们的尊重照护,当然不如子思。但是,也有那些在鲁缪公身边推荐贤士的近臣,为他们维持调护,让他们也能安心安身做事。如果没有国君身边尊贤好德的近臣,则国君敬贤之心、尊贤之礼,有时而衰。或者偶尔有些误会,伤了感情,他二位受不了,可能也走了。可见要留住贤者,上要有好贤之君,尊崇听信,寄之以腹心;下要有荐贤之臣,弥缝匡赞,通之以情意。你今天来,是奉王命,代表那好贤之君来见我呢?还是说你是那荐贤之臣,能在国君身边发挥影响呢?你不能去劝说齐王改变态度,却自己跑来拿空话留我,这算什么呢?你替我这个老头考虑考虑,你什么都做不到,连子思怎么被鲁缪公对待都想不到,是你跟我决绝呢,还是我跟你决绝呢?”
张居正讲解说,君明臣贤,需有三个条件:一是为臣者以道自重,你坚持你的道理,坚持你的价值,则君王也尊重你;二是君王忘势而下交,忘掉自己的权势,向下结交;三是左右贤者,秉公推荐。人人都会受身边人的影响,如果君王的近臣不贤,则外面的贤人也进不去。
所以身边人很重要。
孟子要求尊严,认为权力系统对自己应该有足够的礼遇,原因在于他讲的是义理,是王道,是仁政,是浩然之气,是高大上,他不能随意低头,不能降格以求。这也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
又不仅仅是尊严,更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在东周那种混乱争夺厮杀的局面下,推行仁政王道,谈何容易!齐王没有大决心、大信念,孟子的那一套,能实行得了吗?孟子可不是后世的那种鼠头獐目的钻营小吏,他要价极高,不苟且,不出卖自家,有他的原则。
董宝珍老师也是这样严于律己的,我们合作的人,首先不是因为他有钱,而主要是因为他的理念、想法大体与我们一致,我们才能展开合作。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20327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