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233《孟子》:《梁惠王上》第7章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0-09-11

凌通国学院21-233《孟子》:《梁惠王上》第7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宣王:齐威王的儿子,姓田,名辟彊。

齐桓、晋文: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两人在春秋时先后称霸。

看梁襄王不成器,孟子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魏国,来到齐国。齐宣王刚刚继位不久,也想有所作为,把首都临淄稷门下原有的学宫宅邸加以整修,礼聘天下贤士,让他们在那里舒适地生活,愉快地思考、研究、讨论,相当于建了一个“稷下政治研究院”。孟子就是“稷下研究员”之一。

齐宣王接见了孟子,问:“齐桓公、晋文公之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最重要、最成功的两位霸者,实质上代替了周天子协调、统合诸侯。齐桓公在位时,也是齐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年代。齐宣王显然要问孟子:我如何才能效法齐桓公,在这个时代重建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无以:不得已。以,通“已”。

孟子说:“您如果想成就那种霸业,您找别人吧,不用找我。齐桓晋文之事,孔子的门徒们是不谈论的,所以也没传到我这儿来,大王如果要听我说,我就给您讲讲王道吧!”

关于霸道,关于齐桓晋文,孟子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不说,他要给齐宣王讲王道。我们应该已经很习惯孟子这样的反应方式了,不过他扭转齐宣王问题的方法,还是令人惊讶。

孟子的话,表面上说得很客气,为的是要传达骨子里很不客气的信息。表面上他说:“抱歉,我们儒家对齐桓、晋文的霸业不了解。”骨子里则要传达:“唉,我们儒家不屑谈霸,要跟我谈,你应该要有高一点的标准、大一点的志气嘛!要谈,我只愿意谈王!”

孟子怎么可能真的不了解齐桓、晋文?孔子弟子哪有从来不讲齐桓、晋文的?孟子说的,不是事实,而是他要把讨论议题从齐宣王设定的霸转向王的修辞策略。短短一句话,孟子就将设定议题的权力,从齐宣王手中夺了过来。

对齐桓公,对管仲,孔子的评价是很高的,他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披头散发,衣襟向左了。披发左衽,是夷人的习俗,汉人是束发右衽的。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维护中原秩序,保卫中华文明,如果没有他们富国强兵,北方的夷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征服了。

但是,孔子也说过:“管仲之器小也哉!”管仲的器局啊,还是太小!他只知道富国强兵,称霸天下,还会打贸易战,但是他的霸业一世而息,没有建立制度文明,不能“为万世开太平”!孟子要谈的,不是一生一世的霸道,是为万世开太平的王道。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911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