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168简读《周易》
文章来源:凌通盛泰发布时间:2021-07-08
易的第三个意思,是不易。不易不是不容易,是不变。也就是说,易是变,同时又是不变。这也是中国古文字的一个特点,往往同一个字,代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意思。比方说“乱”(亂),在上古就同时是“治”。《书经》的《泰誓篇》讲,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发表演说,说“受(纣王)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这个“亂臣”,就是“治臣”,不是“乱臣贼子”。这话的意思,是说殷纣王那边人很多,但不跟他一条心;我虽然只有十个人,却都能治理国家,而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际上,治理的“治”,本来是“亂”(乱)这个字,这个字(亂)的本义也是“治”。这一点,看看字形就知道——
很清楚吧?亂的字形,是上面一只手(爪),下面又一只手(又),中间是丝。丝容易“乱”,所以必须用一只手在上面抓着,又一只手在下面托着,才有可能“理顺”。理顺就是“治”,不顺就是“乱”。所以,亂,本义首先是“治”,其次才是“乱”。现在我们写的治国的“治”,三点水那个“治”啊,原本是治水的“治”。治丝的治,治国的治,都是“亂”。后来,大家觉得治和乱都用一个字,也太乱了,这才用治水之“治”,代替了理丝之“亂”(治)。
治就是乱,乱就是治。没有乱就没有治,没有治也没有乱,这就是中国文字表现出的辩证法。同样,易,就是变,也是不变。没有变,就没有不变;没有不变,也没有变。不过这样一说,很多人就会犯糊涂,就会问,那你这个“易”,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呢?这一点,《周易》的思想也非常明确。《周易》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有变有不变,也变也不变。什么变,什么不变呢?事情变,现象变,事物和现象背后的规律不变。也就是说,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而且,现象不断变化,也是规律。因此,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是不变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变),也是不变的。
变(易)既然是不变(不易)的,那它就是可以认识,可以掌握的。《周易》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然后告诉我们。告诉了没有呢?古人认为告诉了。而且他们认为,《周易》告诉我们的这些规律,也是不变的。因此,《易》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就是所谓“周易”了。它是简约平易的真理,关于变易的真理,永恒不变的真理,同时还是周遍周全的真理。或者说,所谓“周易”,就是要用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简易),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变易)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不易)。而且,这种把握,还是周遍、周到、周全、周密,可以周而复始(周)的。这就叫“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系辞上》)。当然,是否真“得”,也不敢说。但至少,有这个追求。
这就不是巫术了。或者说,不简单的只是巫术了。因为它已经有了哲学的意味,甚至有了哲学的精神。它成为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不奇怪。
问题是,《周易》的这个追求,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708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