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062《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3-10
凌通国学院21-062《论语》:【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假如先生您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又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样生长。你自己去学,自己去悟,天又何曾说了什么话呢?”
孔子为什么不想说话了?两个原因,一是说不清,二是说了效用不大。
说不清,说出来就是错,说出来就是残缺,你说不透,说不全。前面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语言传达,语言本身只占25%,语境占75%。而在孔子,在中国的话语习惯里,语言可能只占10%,语境占90%。孔子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因材施教,根据对方的情况,来选择回答的角度和内容。这些回答,被记录下来,再断章取义,换到别的语境中去,意思全变了。
所谓“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就是中国人的话语习惯,没有挤干语境水分,只留下精确定义的习惯。我们看西方哲学家的书,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从不同角度讲一个问题,翻了十几页还在讲那一句话,啰嗦到让人受不了!他在做什么呢,他在穷尽一切语境,把所有他的话可能覆盖到的语境角落,全部清扫干净,给你留下精确的定义。
中国文化没有这个习惯,都是微言大义,自己去悟。当然,大多数人都悟不到,悟到的人也悟不全。以至于过了两千年之后,总有人会说:“两千年来,懂孔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我。”而不懂的人,又会轻视他的价值,说不过是些格言和道德教训,算什么思想哦!
语言本身也有局限性,所以心学,陆九渊,王阳明,就跟禅宗一样,不立文字。不立文字,说归说,王阳明的弟子们还是给他记述了一本《传习录》,陆九渊呢,他的所有书信都被后人收集起来,照样有《陆九渊集》。禅宗说不立文字,那书店里禅宗的书,还是浩如烟海。正如子贡说的,老师您不说,学生们怎么记述呢?学生学习,总得靠学习笔记呀!
第二个不想说话的原因,是说了效用也不大。你看子路,对老师最是忠心耿耿,能为老师赴汤蹈火,比亲儿子还亲!他对老师的学问,也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学习,那是认真得一塌糊涂,传播老师的思想,绝对是不遗余力!但是!他按老师说的做了吗?他若真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并且学到了,按老师说的去做,按老师专门针对性地说给他听,特别辅导他的道理去做,他就绝对不会死于非命。子路的学习,也是“道听而途说”,只不过,他是在课堂上听,在课堂外说,老师的思想,入于他的耳,出于他的口,就是没进到他的脑子,知行合一落实到他的行动。
孔子看这一个个的熊样,情绪也有点低落,都不想说话了。我不说话,你们自己观察行不?你看那上天,也没见他说话,四季运行,百物生长,不也运行得很好吗?
不行,当然不行,还得说,苦口婆心地说。孔子说不说话了,只是发发牢骚罢了。
董宝珍老师说:我所有的投资心得都写在《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中了,写出来你看了也学不会,那种在生死存亡之际的镇定,不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人性博弈是学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悟。那是一个人的本真体现,没有从头到脚的蜕变,你把我的书都背会也没用。
这话我体会太深了,有多少人,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高举价值投资大旗,而做趋势投资的人有多少呢?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310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