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通国学院21-069《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3-17
凌通国学院21-069《论语》:【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孔子说:“女人和小人是最难和他们相处的了。你和他(她)亲近呢,他(她)就会无礼;你和他(她)疏远呢,他就会生怨气。”
这一句历来争论最大,我们先看下五四先贤怎么说。
鲁迅先生在《关于妇女的解放》中写道: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总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鲁迅先生这里的批评,针对的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妇女歧视和压迫的现实,并且把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直追踪到孔子这里。这个批判的对象确实存在,所以才有五四以来的妇女解放运动。但如果仔细分析,鲁迅先生在解释孔子这句话时,是把“女子”当做一个通称来理解的,我们得稍作分析。这里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怎么理解“女子”与“小人”。
钱穆先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只有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这是一个经验观察。
杨逢彬先生认为,当时文献中的大量证据说明,这里的“女子”就是通论一切女性。
而孙钦善先生有个不同的解释,他认为,这里的“女子”当是女儿之意。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从孔子讲的孝道而言,他要求以敬为主,不能光是养,因此他对比如母亲之类的长辈女性,不会用“难养”这个不敬的词,否则就自相矛盾了。
第二,这符合娇生女儿的心理共性,经验面很宽,有大量例证支持。
第三,古文中,当时“女子”即有泛指的意思,也有专指女儿的案例等等。
李泽厚则把“女子”理解为泛指一切女性。不过他不认为这是歧视,而是“相当准确地描写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他是落到了后面那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子并没有一棒子打死地对某个性别下结论,他说的“难养”指的是这种近不得也远不得的状况。他认为,这种男女之间不同的心理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心理学的某种事实,并不具备褒贬之义。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317星期三